量子確實是個熱詞,滅霸犧牲自我之后,基本下行的漫威宇宙玩的就是一個套路:平行宇宙。第一個高潮就是《蜘蛛俠:英雄無歸》,也就是三代蜘蛛俠馬奎爾、加菲爾德和荷蘭弟被運作到同一部電影里之后,平行宇宙打破壁壘成了漫威宇宙敘事手法的不二法門。
更進一步,就是英雄聯盟的互動站臺。
老實講,除了蜘蛛俠,漫威宇宙在打響指之后,還沒有完全緩過來的英雄,感覺齊心協力滅了滅霸之后,這幫子超級英雄也都過上了無聊的生活,過上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生活,一個個百無聊賴的,包括蜘蛛俠和奇異博士的互動也都是為了“平行宇宙”敘事的合理性。其實19年索尼公司的《蜘蛛俠:平行宇宙》標題直指宇宙觀,而畫風回歸恣肆寫意,精美構圖和大膽畫風顯示了平面動畫被遺忘的活力,到了最近的《縱橫宇宙》有過之無不及。
格溫和父親的水彩風非常溫暖,邁爾斯和父母的老派線條粗糲充滿質感,孟買蜘蛛俠的世界是賽博大都會,蜘蛛俠大本營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搖滾蜘蛛俠是二維噴繪,元宇宙里的少女蜘蛛俠是字節跳動的全息圖,樂高世界有像素版蜘蛛俠,波普藝術也沒閑著添柴加火。有點放肆,但是彰顯了藝術家的飛翔特質,看似混亂實際上是有章可循的。特別走心的走出了真人版漫威宇宙的框框。
DC這些年只有《海王》是大爆款,但是扎克施耐德導演確實也讓人看到了《正義聯盟》和《復仇者聯盟》楚河漢街分庭抗禮的基本審美和創作能力,然而扎導畢竟是扎導,扎導有腔調。所以非常無可奈何的情況是,剛剛公映的DC《閃電俠》,并沒能成為一個創新者,基本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拼出了另一部《蜘蛛俠:英雄無歸》,唯一的不同是,同場競技的是N代蝙蝠俠。
作為超級英雄大家庭里可以跑出光速的神行太保,閃電俠以慢寫快是最有看點的瞬間,所以開場轟油門的瞬間,身上確實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然后呢,神奇女俠和蝙蝠俠來致敬了,蝙蝠俠還挨個出現在各個時空:邁克爾基頓到本阿弗萊克,喬治克魯尼,也算是同框了。連一心想演超級英雄的尼古拉斯凱奇都來打醬油了,估計也就是預算不夠,預算夠的話,增加幾個平行宇宙,方基默和貝爾都能拉進來湊足“蝙蝠五虎”。
超人也出來好幾個,怎么說呢,買的票是劉德華演唱會,登臺的全是香港歌壇的重磅嘉賓,說不清是虧了還是賺了。因為單看閃電俠的故事,也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故事,此外在強調的,就只有蝙蝠俠、超人和閃電俠一樣,都是缺少母愛的人。真的是: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戲份不夠,平行宇宙。
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不是電影,好像也就有了點道理。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