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2日至23日,由安徽省話劇院、馬鞍山市藝術劇院演出的安徽首部工業題材大型話劇《爐火照天地》,作為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參演劇目,登臺北京二七劇場。據悉,此次晉京展演也是該劇再次打磨提升后的首次精彩亮相。
三代人爐火中鍛造品格
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聯和馬鞍山市委宣傳部、安徽演藝集團、馬鋼集團創排的話劇《爐火照天地》,從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鋼鐵人秉承大國工匠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熔爐里冶煉精神、鍛造品格,成功讓世界鐵路穿上“中國跑鞋”的故事中提煉主題。主人公、科研精英陳鋼在新的歷史時期,遭遇和父輩相似的困難,他在思想上經歷了從“為小家爭氣”到“為國家爭光”的精神淬火后,終于實現了將硬度與韌性集于一身,推出了引領世界行業標準的“中國智造”。
全劇通過一個老牌鋼鐵企業風雨兼程、榮辱沉浮的奮斗歷程,展現了新時代制造企業銳意進取的風采,塑造了新時代產業工人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敢創新的群體形象,謳歌了中國制造行業在新時代的火紅蛻變。在藝術呈現上,通過“跨時空的人物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寫意與寫實、真實與象征等多種元素,給觀眾帶來視聽震撼、心靈觸動。劇情高潮處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煉鋼也是煉人”“祖國需要什么,我們排除萬難也要造出來”……洋溢著詩化的藝術品格和哲理的戲劇境界。
該劇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第十七屆文華導演獎獲得者李伯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想通過這部劇傳遞的就是馬鞍山這座鋼城的溫度和情懷以及新時代的新風貌。“這是該劇首次來到北京,可以說我們是既興奮又坦然,我們一路精雕細刻,不斷打磨,精益求精,就是想通過鋼鐵人的故事,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把堅韌不拔,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勇于超越自我,挑戰自我的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首都的觀眾。藝術源于生活,所以這部劇里的細節、情感和打動人心的地方,都是我們從鋼鐵人的生活中打撈出來的,進行藝術再創作,把他們的人生,命運以及馬鋼人的精神真實而藝術化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男主角陳鋼的扮演者,來自馬鞍山市藝術劇院黃梅劇團的演員查子竹坦言,作為馬鞍山人,作為一名演員,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馬鋼人的故事和精神帶到更多人的面前。“作為當地人,我也利用自己的優勢,了解了很多馬鋼人的感人事跡。我覺得非常好的一點是,作為一部工業題材的話劇,我們用細膩的人物情感,用三代人如何憑借信念感和使命感實現傳承和發展的心路歷程,把不怕挫折,勇于挑戰的馬鋼精神傳遞給廣大觀眾。”
馬鋼精神感染現場觀眾
據了解,話劇《爐火照天地》系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資助項目、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安徽省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扶持劇目、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項目,由著名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原空政電視藝術中心編導室主任王儉編劇。2023年2月23日,該劇作為中國劇協等主辦的長三角戲劇發展聯盟深扎主題實踐活動暨優秀劇目展演開幕大戲,在安徽大劇院成功上演。在隨后舉辦的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該劇以小切口寫出大主題、以小車輪寫出大突破,書寫了一段屬于中國工匠的奮斗與傳承,是新時代以來全國工業題材創作的一次高光突破。
精彩的劇情,細膩的情感也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作為年輕一代的馬鋼人,王培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這部話劇的感受更深。“這部話劇講述了馬鋼人在新時代突破'卡脖子'難題,打造'國之重器',加快高速車輪國產化的攻堅故事,彰顯了新時代鋼鐵人勇攀高峰、銳意進取的精神品格。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備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以主人翁的意識和奮斗者的姿態,永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陶功臣是從馬鞍山走出的全國勞模,他表示,能夠在北京觀看安徽省創排的話劇,感到非常榮幸。“我從小就受到了咱們老一輩工作者的精神鼓舞,三代鋼鐵人共同奮斗的精神,不僅僅是我們馬鞍山的精神,也是安徽的精神,更是值得全國學習的精神。在未來的工作中,我也將會把這種精神帶到我所在的行業中,帶領廣大農民兄弟一起奮斗,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為咱們安徽人添光增彩。”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海燕來自山東濟南,她表示自己看了這部話劇后特別感動,也深受激勵和啟示。“劇中鋼鐵人面對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對我也是特別大的觸動和支持。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我將講好勞模故事,我相信這部劇也將激勵著更多的一線產業工人在偉大的新時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