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萬里歸途》一部片子扛住了國慶檔,甚至也可以說,張譯一個演員扛住了國慶檔。有時候,趕上趟了,確實什么都跟著來,像這幾年的張譯。大家很容易聯想到韓國電影《摩加迪沙》,我倒沒覺得它比《萬里歸途》好多少,但它確實因為歷史動因帶有先天優勢。顯然,更好的是《逃離德黑蘭》,它是一個完全的“劇本殺”,所以它也拿下了那一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雖然缺點明顯,但個人認為,從劇本張力和呈現效果來看,《萬里歸途》是優于《戰狼2》和《紅海行動》的。在電影里,想踏上一條歸途,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戲劇沖突。
《逃離德黑蘭》
為什么要撤或者逃
《逃離德黑蘭》為什么比《摩加迪沙》和《萬里歸途》更好看,因為它叫“逃離”德黑蘭,開門見山告訴你這是一次狼狽的撤退,是一次逃離,片名《ARGO》本身就暗示了它的戲劇性。本阿弗萊克是蝙蝠俠和超膽俠,是《珍珠港》里絕對的偶像派,也是怒摔過“金酸莓”獎杯的大哥。但他同時是《心靈捕手》的編劇,威尼斯影帝和《消失的愛人》的主演。
相比較而言,韓國電影《摩加迪沙》更加具有話題性,因為它是這些年韓國電影序列里,對于半島問題的延伸,雖然它說的是往事,但彌漫其間的是一種情感。它慌亂背景下的戲劇性,還帶著敏感的同一種語言卻不能說太多的離亂。所以摩加迪沙的逃離成功之后,依舊是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唏噓結局。我真沒覺得作為電影,它復原舊日時光做的努力多出眾,而且依舊是韓式的浮夸和煽情,但到了那個點,你確實沒有辦法說韓國電影不勇敢不出色。大家拍攝的初心可能確實不一樣,這也導致了最后的呈現風格略有不同。《萬里歸途》站在更大的視角說家國情懷,有時候很難講,對于“對手”的著力表現,到底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但是這部電影,真的要感謝張譯。
《敦刻爾克》
小船兒輕輕
我個人是覺得,林超賢導演在大制作這個層面,恐怕很難再突破自己的《紅海行動》了,它非常完整,表現力極強,而且帶有非常驚人的殘酷,從這個角度說,它甚至可以讓你聯想到那部《黑鷹降落》。雖然戰爭貌似距離普通人非常遙遠,但《黑鷹降落》和《紅海行動》在殘酷的“煉獄”刻畫上,都非常成功。當然,雷德利斯科特導演,更加極致。值得一提的是,《黑鷹降落》的故事發生地,正是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
《紅海行動》能被制作出來本身就證明了很多事,也就不需要冷鋒一再用舉旗幟和拿護照來表現。它的格局是完勝《戰狼2》的。但是中國電影從來沒有過超級英雄,所以《戰狼2》也是踩到點兒上了,它彰顯更多的是吳京本人的性格魅力。《紅海行動》的一場戰斗戲份,估計都得讓吳京再抵押一下房產。但《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撤退的故事啊,偏偏打得最精彩。這時候就不得不再提到克里斯托弗?諾蘭了,2017年的《敦刻爾克》——唯一不燒腦的諾蘭電影。你記不住什么演員,你只會記得空曠的街道和絕望的海灘。雖然敦刻爾克大撤退被描述為偉大的撤退,但在諾蘭的鏡頭里,更多是冷酷、死亡和絕望,沒有勝利可言,活下來就是一切。小船兒輕輕,往返英吉利海峽,孩子們終于有口吃的了。
《埃及王子》
劈開紅海和諾亞方舟
二維動畫的魅力,始終沒有被遺忘,即便你不看日漫。在《圣經》故事里,摩西劈開紅海出埃及的瞬間,對再怎么成熟的電影技術而言,也是一個不容易表現的瞬間。雖然也是逃離,但是“出埃及記”的出字,確實不經意又表現出漢語文字的精神魅力。其實我一直覺得,動畫技術雖然讓人更立體,很多時候還是呆板的缺少生命力的,譬如說到這部《埃及王子》,且不說他復刻圣經故事本身的樸拙魅力,且不說它配音陣容的奢華,你知道《When you believe》是誰唱的嗎?惠特尼?休斯頓和瑪利亞?凱莉,好吧,確實暴露了年齡。
然后關于大規模撤退,我只能想到諾亞方舟,真正開始造諾亞方舟,又是一位大咖羅蘭?艾默里奇,《2012》應該算是特效電影里比較有細節的代表作,關于末日的電影表現,更多人是給你一個結果看,但是這位一心一意毀滅地球的導演,給你過程?!?012》確實處處凸顯著人類的渺小,方舟的造型怎么樣見仁見智,但方舟可能不是終極解決方案——它只是復刻了圣經故事的光明結尾。這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想到《三體》,想到水滴,想到二向箔。別說3D技術了,分分鐘給你二維化成《埃及王子》。咱們回想一下吧,二向箔可不是武器,它只是一個清理工具。
《逃獄三王》
《肖申克的救贖》
希望是個好事情
1994年早就被渲染成世界電影史的傳奇一年,而《肖申克的救贖》可能也已經被全世界的影迷認定為最大的一顆“遺珠”,確實很難描述那個堪稱偉大的結尾,一個典型的懸疑故事所描繪的人生。永遠懷揣著希望,相比較而言,美劇《越獄》,包括所有后來的充滿智慧和巧思的同類題材譬如《逃離比勒陀利亞》和《金蟬脫殼》之流,都顯得過于炫技了,簡直可以說乏善可陳。當然,除了古早的1960年的經典《洞》,某種程度上講,它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樸素,但樸素的故事又充滿張力。你可以想象另一部默片時代的遺珠的魅力,1928年的《圣女貞德蒙難記》,它們共同構成了所謂“冷門佳作”。
如果你驚訝去年科恩兄弟居然還在翻拍莎翁經典《麥克白》,那只能說你不太懂科恩兄弟的戲劇情懷,2000年的《逃獄三王》致敬的可是荷馬史詩的《奧德賽》,關于繼承與發展,關于傳統與現代,《逃獄三王》的片名是配不上那種詩史概念的。它可以告訴你,其實故事早就已經被講完了,你覺得驚訝,只是聞道有先后,或者故事換了個馬甲。一個特別的例子是斯皮爾伯格的《間諜之橋》,冷戰,柏林墻,一個蘇聯間諜的意味深長的回鄉之路,一次湯姆?漢克斯和馬克?里朗斯共同演繹的off the wall的故事,有形的墻和無形的墻,以及難以名狀的路。特別說到這部電影,是因為它可以呼應開頭的那部韓國電影《摩加迪沙》,讓你看到,同樣是面對歷史,表達它的情緒、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然后讓你明白斯皮爾伯格為什么是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為什么是湯姆漢克斯,以及馬克?里朗斯為什么是當之無愧的演技派。
《流浪地球》
《星際穿越》
流浪或者歸來仍是少年
《流浪地球》號稱開啟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冷靜下來,老實講,這個說法本身就很可疑。因為中國并沒有一個科幻電影的清晰脈絡,只有少部分演員在科幻電影里打過醬油。當然,咱們是有一部《霹靂貝貝》的?!洞髿鈱酉А冯m然很廉價,但是起碼抓住了一個痛點,至于《明日戰記》,放在一個更大的系統里,確實什么也不是。不能說《流浪地球》的技術不過硬,但是技術只是科幻的一個表現要素,現在回過頭來想,《流浪地球》只留下一句“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然后在人物塑造上基本是一個零。它點燃了木星,大過年的在全中國的銀幕上放了一場大煙花,然后,什么也沒有留下。原因很簡單,它的初衷并不是科幻,它的精神內核依然是東方的: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么說可能被當成國產電影的黑,所以要強調一下,技術相當過硬,代表了中國電影最高水準,無限接近世界水平。但是沒有辦法的是,那里橫亙著一部《星際穿越》,注意,是《星際穿越》,而不是“復仇者聯盟”。馬修?麥康納如何在多維空間里,重新建立和女兒的聯系,且不說“硬科幻”的門檻,諾蘭的團隊甚至客觀上幫助“復仇者聯盟”科普了穿越和平行宇宙的可能。如果說《流浪地球》說的是“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那么《星際穿越》說的就是“死了都要愛”。你從《星際穿越》的結尾,可以同時看到:人類的偉大和渺小,對未知的渴望和敬畏。我不是要黑《流浪地球》,但是《星際穿越》在我看來,給了起碼目前的語境里堪稱偉大的科幻作品《三體》被更加完美影視化的可能?;蛘呖梢赃@么說,如果某個團隊把它拍爛了,怨不得任何人?;蛘撸蝗绺纱嘟忧⒁幌驴死锼雇懈?諾蘭,他是一個有情懷的技術狂人,在這一點上不輸喬治?盧卡斯,甚至…(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