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瑞典文學院10月6日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說,埃爾諾“以勇氣和臨床醫生般的敏銳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在寫作中,她“始終如一地從不同角度審視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生活”,她的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6日晚,安徽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家橋接受了大皖新聞采訪,分享了他對埃爾諾作品的理解,以及他個人對諾獎近年風向的解讀。
法國文學傳統和女性寫作崛起
“此次埃爾諾獲獎,可以看出兩個特點。一是法國作家連續獲獎,2008年給了克萊齊奧,2014年給了莫迪亞諾,現在又是法國作家獲獎,這是值得關注的現象;二是女性獲獎比例增高。從耶利內克、赫塔米勒、多麗絲萊辛,到艾麗絲門羅,從阿列克謝耶維奇、托卡爾丘克,到路易斯格麗克,再到埃爾諾。最近20年內,有連續近十位諾獎女性得主。”陳家橋認為,這反映了現在文學話語里面關于身份的顯著影響。女性,就是很明顯的一個身份標簽。
埃爾諾的底層敘事依舊充滿沖突
陳家橋表示,“《悠悠歲月》這部作品寫得非常不錯。從我的理解來說,它跟這幾年諾獎的走向不太相同。埃爾諾是一位關注于法國社會現實的作家。她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關注底層,擅長底層敘事。”
陳家橋認為,“她描繪出了底層向上層躍升過程中的沖突。在躍升和沖突之外,她還寫出了這種階層的沖突所反映的人在社會中的異化。”
埃爾諾是無小我的“私”小說
陳家橋表示,從整個媒體的反應來看,埃爾諾不是大熱門,“她的獲獎,反映出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個新的特點,即傾向于寫實的作家。”
在世界范圍內,埃爾諾對于個人記憶的開掘,有“私小說”的意味,但陳家橋表示埃爾諾和這種“私小說”有著巨大區別,“她的作品《悠悠歲月》,有一個漫長的崛起的過程。她是無小我的一個‘私小說’,反而凸顯了一個階層的整體性。”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