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珀西·比希·雪萊,與喬治·戈登·拜倫并稱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雙子星座”。他是最為世人忽視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麥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倩契》《西風頌》。他的詩啟發了葉芝和金斯堡,“先知”般的政治思想影響了年輕時的恩格斯。毛姆文學獎獲獎作品《雪萊傳:追求》日前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雪萊留下的,遠不止《西風頌》中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他短暫的生命中滿是激情的風流韻事、不顧后果的旅行和在文壇令人瞠目結舌的功勛偉績;雪萊也遠不是維多利亞時代“美麗而無力天使”,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文學紀念碑”叢書9月推出的《雪萊傳:追求》中,你還能看到一個更為有力的形象——他是大同社會的追求者,自由戀愛的傳道者,更是毫不妥協的詩歌實驗者,但同時也是一個暗沉、世俗、冷酷和有才干的人物。
本書作者理查德·霍姆斯爵士是英國傳記領域的名家,核心研究領域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作品豐富,屢獲殊榮,也因這部《雪萊傳:追求》而一舉成名,斬獲當年毛姆文學獎,首版四十年以來,在英美多次再版,已成為研究雪萊思想與文學的重要參考書。他實地追蹤雪萊在英國、意大利等地壯游的足跡,真切直觀地還原了詩人的人生旅程,并重新審視其所有詩文和書信,批判性重估其生活與思想,揭示其一生所求。
雪萊因為宣揚無神論而被大學開除,被貴族父親趕出家門,被逐出英格蘭,雪萊短短一生幾乎處處遭遇社會的拒斥,他選擇了反叛與越界,不論付出多少代價;他寫下《麥布女王》《暴政的假面游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自由頌》等雄辯有力的作品,因為強烈的批判和激進色彩,他的不少作品當時只能地下出版,被當時的激進分子奉為圭臬;雪萊與第一任妻子哈麗雅特的自由戀愛,最后成為了一樁令人嘆惋的悲劇,而他的第二次婚姻,促成瑪麗·雪萊寫下哥特風恐怖小說《弗蘭肯斯坦》,也開啟了后世科幻小說的濫觴;此外書中還全景呈現了雪萊與拜倫、濟慈、葛德文等同代雄才的友誼,刻畫出19世紀浪漫主義高峰期的知識分子景觀。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配圖已由出版社授權使用)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