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02年12月31日中午12:50, 黃梅戲音樂泰斗時白林先生因病逝世。
31日下午,原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侯露給記者發了一條28秒的語音,但是侯露只說了不到8秒,“今天中午,12:50時老走了,真的是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誰都想不到。”剩下的20秒,侯露再沒有說出一個字,只剩下哽咽。
黃新德、蔣建國、吳瓊、李春榮等黃梅戲業內人士紛紛在朋友圈悼念時老。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老師表示:“時老是黃梅戲音樂創作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眾多經典作品已成永恒,他與嚴鳳英先生王少舫先生的精誠合作造就了黃梅戲的輝煌,他的藝術成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璀璨的明珠,他的教誨培育了我們一批又一批后人,老人家的卓越貢獻必將永載史冊!”
蔣建國第一時間在朋友圈沉痛哀悼了時老仙逝,“沉痛哀悼黃梅戲音樂泰斗時白林先生仙逝!中國黃梅戲永遠感謝您!”五朵金花之一的吳瓊表示:“恩師時白林先生千古,驚悉時白林先生仙逝,本想新年過后去看您,不想去年相聚竟成永訣。黃梅戲音樂因為您才有今天的景象!真心不舍您匆匆離我們而去……亦盼丁老師節哀保重!”
安徽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李春榮表示:2022年的最后半天,一代黃梅戲藝術大師時白林先生離開了他奮斗一生的黃梅戲藝術!從此,天上多了一顆閃耀的星星!德高望重丶德藝雙馨的一代黃梅戲藝術大師時白林先生千古!一曲時調聞天下,九州青空響黃梅!——敬挽時老!”
說到黃梅戲,就繞不過《天仙配》、《牛郎織女》和《生死擂》。如果有人問,黃梅戲最廣為人知的劇目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天仙配》,如果問黃梅戲被傳唱得最多的唱段是什么,幾乎每個人都能哼出“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的旋律。資料對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這樣記載:“1958年底,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唱片發行量居全國第一。”
時白林1927年2月生于安徽蒙城,中共黨員,安徽省藝術研究院離休干部,國家一級作曲。時老1953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干部專修班,曾先后任安徽省文工團演奏員,省文化局音工組創作、研究員,省黃梅戲劇團作曲、指揮、業務團長,省藝術研究所音舞室主任,省音協副主席,中國音協第三、四屆理事,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安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時白林先生是一位靠作品說話的音樂家,主要音樂作品有:電影《天仙配》《牛郎織女》《生死擂》(均合作)、《女駙馬》《孟姜女》;舞臺黃梅戲《江姐》《劉三姐》《梁山伯與祝英臺》《雷雨》《徽商胡雪巖》等。著作等身,時白林多部(首) 音樂作品曾獲“國家經典”“大獎”“五個一工程”“華表”“文華”“金雞”“星光”等獎。個人曾被評為1956 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文化部先進工作者,2007年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戲曲音樂終身貢獻獎,1988年安徽省勞動模范,200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繁榮黃梅戲藝術事業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安徽音樂臺“新中國成立50周年觀眾最喜愛的音樂家”中名列榜首等,2015年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傳略、業績被《中國音樂詞典》和英國劍橋、美國世界名人等十多家編入群典。1991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8年5月,時白林先生應邀做客大皖新聞徽派欄目,采訪中時老說,自己有微信,不過聯系完工作就會刪除聯系人,不是不禮貌,是玩不過來,“近來人們常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從來不問這個,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用在有用的地方。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黃梅戲。”
在記者發稿前,沉浸在悲痛中的侯露老師發來《悼時老》,緬懷這位無可爭議的中國黃梅戲音樂泰斗。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