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文學紀念碑叢書近日推出了《沃爾特·惠特曼的美國:一部文化傳記》,這本權威傳記記錄和重新詮釋了惠特曼史詩般的一生。這本書不僅是惠特曼的傳記、《草葉集》的導讀,同時也是一部美國文化研究和歷史研究的經典。
沃爾特·惠特曼被公認為美國的國民詩人,他的《草葉集》家喻戶曉,電影《死亡詩社》中曾屢次出現惠特曼的詩作。在《草葉集》中,他擺脫了舊歐洲的束縛,創造出詩歌的自由體,以斷句作為韻律的基礎,節奏自由奔放,風格汪洋恣肆,內容包羅萬象。惠特曼影響了后世的佩索阿、勞倫斯、龐德、艾略特、鮑勃·迪倫、史蒂文斯……沃爾特·惠特曼在詩中說盡了美國的一切,為的是消除在美國根深蒂固的各方面分歧。不讀惠特曼,就無法真正理解現代美國。
惠特曼的人生經歷本身就富有傳奇色彩。他出生于紐約長島附近一個農民家庭,后遷居于布魯克林。惠特曼做過印刷工、鄉村教師、編輯、記者,既熱愛大自然的美景,又喜歡閱讀荷馬史詩,同時受到啟蒙思想家潘恩與當時聳人聽聞街頭小報的影響。在寫作《草葉集》成為著名詩人后,又投身南北戰爭之中,親自護理戰爭中的受傷的士兵。他贊美總統林肯,又與英國作家王爾德相從甚密。
《沃爾特·惠特曼的美國:一部文化傳記》這部傳記記錄了惠特曼的整個創作生涯,文學批評家、歷史學家大衛·雷諾茲描述了惠特曼的創作靈感來自十九世紀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奴隸和大蕭條時期的動亂;鮑厄里區“男孩”放浪浮華的生活;演員、演講人和圣職人員們的激情說辭。我們也看到惠特曼協調他本人的情欲和同時代社會風俗的關系,以及他受到民眾的熱烈追捧這件事預示了廣告和名流的大肆風行。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惠特曼的《草葉集》的前兩個版本問世,當時的美國正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政壇分裂,腐敗橫行,貧富不均,災難頻發,瘟疫肆虐。這艘國家之船隨時會在奴隸制的礁石上沉沒。在這口沸騰的社會大鍋中,很少有人認為可以通過正常的政治手段使當時分崩離析的美國團結起來。在一個社會失敗的時代,詩人宣稱自己比總統優越。
《沃爾特·惠特曼的美國:一部文化傳記》曾獲歷史學界首獎班克羅夫特獎和大使圖書獎,《紐約時報》評論“它打開了惠特曼詩歌構成的許多窗口……雷諾茲把惠特曼置于那個時代復雜的背景下,比以前的評論家做得都詳細得多。”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