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旌德縣珍藏著中國唯一一尊馬克思銀像。作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在中國傳播的重要象征,這尊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馬克思銀像意義非凡,是旌德縣早期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光。2022年安徽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項目,由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李云編劇,著名導演李墨言執導的院線電影《6號銀像》也已拍攝完成進入送審階段,22日制作方邀請省內影視和文化名家在合肥肥舉行了電影觀摩會,為這部意在打造為精品的紅色題材電影把脈。
本土紅色電影匠心之作
作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在中國傳播的重要象征,這尊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馬克思銀像意義非凡。據介紹,這尊馬克思銀像高15.5厘米、重250克,為純銀鑄造。底座正中,鑄有“卡爾·馬克思”俄文,下有“第六號,莫斯科鑄造”字樣。2010年,該尊銀像經過專家評審鑒定,被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經國家權威部門認定,也是唯一一尊由共產國際贈送給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銀像,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電影《6號銀像》由中共宣城市委宣傳部、中共旌德縣委宣傳部、安徽皮猴子影業公司、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等聯合攝制,深圳攬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宣城商會投資公司是本片聯合出品方,著名導演李墨言執導,該片劇本由安徽省著名作家李云經過大量實地采訪創作,并在《中國作家》2021年第9期首文刊發。此前,安徽作協推出“皖軍”原創出版工程,打造安徽文學品牌,用精品力作謳歌新時代,推動安徽文學高質量發展,向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從全省作家作品主題創作的近百篇來稿中,篩選出11部重點作品,其中就包括長篇非虛構文學《6號銀像》。
《6號銀像》編劇、著名作家李云。
電影主要講述珍藏在旌德縣的國內唯一一尊馬克思銀像的故事:1925年秋天,安源黨組織遭軍閥破壞,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秘書梅大棟受黨組織委托,將馬克思銀像帶回家鄉旌德三都梅村,繼續從事革命工作。之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這里建立了中共皖南第一個支部,走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位紅色縣長譚梓生等革命志士。影片主演陣容強大,張桐、陳創、楊猛等主要演員演技在線。導演李墨言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份接觸到劇本,12月份開機,歷經緊鑼密鼓的拍攝之后又進行了四個多月的后期制作,“我也深深感受到紅色主題電影不好拍,比較有挑戰性。拍攝這部電影我是帶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竭盡全力把這部意義重大、思想深邃的電影拍好,不但要拍得好看,大家喜歡看,而且拍得有故事、有味道。”
專家:題材獨特處理得當
《6號銀像》22日在合肥舉行了小范圍的影片觀摩會,省文聯副主席、省影視家協會主席禹成明,省文聯原主席、省作協原主席季宇,省評論家協會原主席錢念孫,省評論家協會主席韓進,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6號銀像》電影編劇李云,巢湖學院文學院院長彭正生,省影視家協會秘書長殷大文,省網絡作協主席余同友以及《6號銀像》導演李墨言參加了影片的觀摩會。
著名作家季宇和著名評論家錢念孫。
李云表示,《6號銀像》是一部紅色電影,導演李墨言不僅擔任影片導演,還是影片的制片和主演之一,惟妙惟肖演繹了縣長的角色,“電影成片和劇本相比,有巨大提高和升華。我當時成書的是第八稿劇本,我覺得不是我寫得好,是事件和故事核的堅實度和飽滿度高,并且故事有一定的當下性。”談及自己當時寫作這個劇本的原則,李云表示就八個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而這八個字的原則,也讓成片受到了與會專家的認可。
導演李墨言和省影視家協會主席禹成明。
季宇直言看完影片的總體感覺不錯,“主旋律片子有難度,而且真人真事的創作,同樣有難度。電影故事講得很好,幾個主演也很出色。印象比較深的,第一點,題材比較獨特,共產國際贈送的一個銀像的線索串起故事,小線索以小見大;第二點,主題很好,緊扣信仰的力量,到皖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并且結尾處理很好;第三點,導演很用心,很多地方處理得很巧妙,包括一個小偷混子的犧牲和轉變。錢念孫認為,紅色題材電影講信仰,《6號銀像》非常有地域特色,”這種題材容易概念化和強硬宣傳,我個人覺得這個電影通過故事的講述很吸引人,人物的個性化處理都挺成功。”
圍繞主旋律電影的敘事和人物塑造,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電影的小切口大格局,敘事完整出色,人物塑造相當成功,沒有落入一般意義上大家對“主旋律”電影人物臉譜化和模式化的窠臼,“信仰大框架里的性格差異性處理得非常好。”同時,與會專家也針對電影中的一些細節處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譬如“莫地主誤殺女兒的場面處理”、“小孩起名字的段落臺詞是否有點刻意拔高”等。李墨言導演表示,拍電影就像廚師做菜,最后是為了端上桌給大家品嘗,所以對于專家的意見會非常重視,以期上映時讓更多觀眾品嘗到一桌好菜。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片已進入送審階段,有望年內院線公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文/攝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