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檔四部電影開畫,先是《穿過寒冬擁抱你》以出人意料的姿態票房狂奔,然后新年頭兩天票房已經跨過8億門檻。但是截至3號,《穿過寒冬擁抱你》沒有在相對權威的豆瓣開分。而其它三部新片,則是慘烈的5.9分,5.0分以及4.8分,一言難盡。同樣以豆瓣評分為基準,過去的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可以說是全球表現最好的,而且真的涌現出一批口碑佳作。不看票房,只看口碑,相對文藝地簡單聊聊,爭取三百字以內說完一個片子。這些用電影說明,佳作還是要用心,真誠。
《雄獅少年》:無可爭議的突圍者
到了年底爭議突然變大,但這個爭議我個人覺得是可以暫時擱置,讓事情的來龍去脈慢慢澄清。說三點,首先是絕對代表了中國動漫制作水準的技術水平,就是大家說的毛發細節,以及整個畫面觀感;其次是題材,說到國漫的傳統,似乎一直只有神話和古典文學,如果我們承認動漫的受眾絕不止兒童,承認吉卜力和皮克斯其實都很深刻,那么《雄獅少年》的某些話題和場景塑造,是逼近現實主義傳統和拓寬表現領域的,是值得豎起一面旗幟的;第三是配樂,毛不易、五條人和那首《莫欺少年窮》,以及真正承載著傳統的舞獅鼓點。選擇舞獅這個題材,到電影整體完成度。我覺得,無論客觀上它受到了什么指摘,主觀上這部國漫的動機是不應該被惡意揣度的。
《吉祥如意》:放一場冰冷的煙火
你拍了一部紀錄片,然后你拍了一部記錄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紀錄片,基本上這就是《吉祥如意》倍受肯定的“戲中戲結構”。大鵬的蛻變,首先讓我想到年齡,因為我也四十歲了,成功的迪奧男士變成成功的煎餅俠,組成失敗的縫紉機樂隊,在一個背景是資本洶涌的電影圈里,大鵬突然變得那么沉靜。有人就會揣度,他是聰明還是天賦異稟,我覺得,是生離死別和燈紅酒綠觸動了一個人的心。這個簡單的關于死亡和親情的故事很中國,在溫暖和悲涼中徘徊。有兩個場景讓我愿意把這部80分鐘的電影放在2021年大部分國產電影前面:第一個場景是,姥姥過世的某一個瞬間,晚輩看到癡癡傻傻的王吉祥哭了,喊出“我三舅哭了”;第二個場景是,飾演閨女王慶麗的劉陸對真實的十年沒有回來看父親的閨女王慶麗的那句靈魂一問——我還是無法理解,為什么十年都沒有回來過。這一個凝滯的冷場,就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懸崖之上》:張藝謀的另一種表率
我覺得,《吉祥如意》因為大鵬的人設,被低估了;同樣我覺得,《懸崖之上》因為張藝謀的人設被低估了。在國際聲譽上,李安和張藝謀是一個梯隊的,而且在創作欲望和創作能力上,他們依舊是一個梯隊的。《懸崖之上》確實有點“小”,因為一直作為變革者和突破者的張藝謀,在群眾的呼嘯聲中一臉風霜,或者說一臉懵逼。張藝謀不拍出一部《辛德勒的名單》,很多人都不會滿意,《一秒鐘》是不夠的,所以如果想不開,他確實一直如履薄冰站在《懸崖之上》。然而,我們是不是也如此普通又如此自信了,為什么覺得到了這個年紀的張藝謀沒有野心,《一秒鐘》和《狙擊手》難道沒有透射出一點信息嗎?我覺得《一秒鐘》雖然誤打誤撞去了春節檔,但這可能是張藝謀人品攢足了——十億票房俱樂部曾經可是第五代的大門檻。我覺得《懸崖之上》整體完成度很高,擺在第三名有點個人情緒。
《愛情神話》:說的是沒有神話的反差
我沒有準確數據,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主力構成應該偏年輕,我想說的重點是,正因為這個構成,所以中年人的情感生活素來不是電影市場追捧的題材。《愛情神話》則證明,中年人的情感故事雖然沒有那么多熾熱的瘋狂的和殘酷的內容,但也有著自己溫軟的雋永的迷人的色彩。生活流是一個很好的概括,尤其在電影工業在中國電影行業業已有了基本雛形,工業化流水線產品鋪天蓋地的時候,真正投入更多情感,彌漫出更多煙火氣息的作品就顯得尤為難能可貴。精致的工業化產品有一個評價標準,精細的作者化表達同樣有一個評價體系,實際上毋庸置疑的是,每一年我們回頭概述一年的口碑作品時,情感密度和誠實,甚至可能是一條隱秘的金線。譬如,后面我們會說到三部中國臺灣電影,它們也將共同證明,那些被過于喧囂的世界所遮蔽的孤獨與深情,是值得被書寫與表現的。《皇帝的新衣》告訴我們,誠實是成年人稀缺的品質。
《孤味》《同學麥娜絲》:《無聲》
一起說,不是偷懶圖省事。三部臺灣電影,代表了一種高貴的氣質和深刻的用情。《孤味》最喜歡的當然是氣質流的女人和喋喋不休的親媽的對抗與和解,同樣的對抗和和解,是這個紛繁故事的主題;《無聲》不用評價,就像《少年的你》牽扯到校園霸凌就會被無腦加分,哪怕它是話題大于電影本身;《同學麥娜絲》是最沒有正經的純情,用一個豆友的話總結非常得體——最善良的橫死街頭,最認真的放棄事業,最有理想的最墮落,最沒正經的最純情,哎呀我說命運啊,你是不是太工整了一點。
有時,你可以用三部電影中的某一部的片名去概括另外兩部。我們還是可以回到《雄獅少年》,回到最普通的人身邊,甚至可以用這部電影的主題歌來概括某些看似無用的深情,毛不易的《無名的人》:我是這路上沒名字的人,我沒有新聞,沒有人評論。要拼盡所有,換得普通的劇本,曲折輾轉,不過謀生。我是離開小鎮上的人,是哭笑著吃過飯的人,是趕路的人,是養家的人,是城市背景的,無聲。如果不是文學和電影,還真的是可能無聲。
《揚名立萬》:我覺得其實很難
雖然它像一出話劇,但是場景單調的電影,需要更高級的臺詞和故事來補足。我一下子能想起來的這種國產電影是:《驢得水》和《不成問題的問題》,臺詞密度,情節密度和節奏掌控,看著樸素,其實內核非常高級。拍人聊天,拍不好就是《夢想照進現實》那種,把觀眾直接晾在現場,出了電影院還感覺胸悶頭暈。《揚名立萬》的諷刺力度相當大,翻轉之后的翻轉,如果最后走進密室推理的窠臼,這電影就不高級了,起碼不會贏得如此多的好評。《驢得水》和《不成問題的問題》近乎黑色幽默,用徹底的諷刺解讀人性,《揚名立萬》落腳點也在人性,但它非常高級:請不要二度傷害。這么個落腳點,在這個時代,我覺得幾乎可以用這個詞概括了:振聾發聵。
《你好,李煥英》:媽媽又愛我一次
賈玲其實挺細膩的,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喜劇演員都具備這種敏感和細膩,譬如黃渤和徐崢,當然還有周星馳。對于賈玲來說,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你好,李煥英》,以及導語里說到的《穿過寒冬擁抱你》——個人認為電影里,賈玲比黃渤演得好。《你好,李煥英》的動機和大鵬的《吉祥如意》相似,它走著俗套的穿越情節和堆砌明星的惡俗,但它有相當真摯的情感驅動,以及一個堪稱神來之筆的包袱——親媽和女兒是一起穿越的。這么一勾聯,就說到了《白蛇2:青蛇劫起》的結尾,大白才是小青的靈魂伴侶。除了沒有利欲熏心,除了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加分項就在這里。這不是媽媽再愛我一次,那是普通的硬煽情,這是媽媽又愛我一次,你品品。
《拆彈專家2》:港片也要向前看
大家總是念念不忘,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懷念香港電影精致小格局的形式美感,通俗的過癮的充滿快感的電影。然而《無間道》之后這么些年,杜琪峰楊果許鞍華們雖然一直努力保留原味,但好像真的,很難回到過去。直到《寒戰》系列出現,好像又看到了一些希望,那種讓人迷戀的不負東方好萊塢美名的節奏和場面,《拆彈專家2》兩句話,一句話是舍得,舍得花錢帶節奏做場面;一句話是精進,太多港片堆砌噱頭,制作水準的精進是一方面,內地演員如倪妮的融入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合拍你得真正融合,最后就是理念精進。可以回頭看,《無間道》在模糊警匪的邊界,《寒戰》在模糊好與壞的邊界,同樣《拆彈專家2》里的劉德華也是被忽視的英雄,試想,如果邱禮濤導演像杜琪峰導演一樣,給自己的電影想過不同的結局版本,《拆彈專家2》在豆瓣有可能就要去8分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