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著名作家溫躍淵先生力作《文壇紀事》,日前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11月7日下午,《文壇紀事》首發式和座談會在合肥舉辦。
《文壇紀事》囊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半部文壇史。全書分為上卷“方家風采”、中卷“文友軼聞”、下卷“文壇紀事”。其中“方家風采”卷,作者寫了兩篇紀實散文《拜望茅盾》和記張光年先生的《儒雅的笑容》。特別寫到《人民文學》1977年10月首次召開全國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盛況。會議的高潮,茅盾先生臨場講話,接見了與會人員并合影留念。期間,溫躍淵還認識了賀敬之、馬烽等文學大家,書中分別呈現了與他們交往的散文。
“文友軼聞”卷內,作者呈現的是安徽省內(或在省內工作過的)多位作家和文化界人士的各色面目,有王麗萍、周志友、方君默、張萬舒、白榕、王英琦、錢玉歲等,可謂活色生香。在展現個中人物藝術成就的同時,人物形象張力十足。
有學者玩笑說,“溫躍淵是安徽文壇活檔案”。在“文壇紀事”卷,作者詳盡呈現了安徽省文壇發展概貌和歷界文代會的盛況。記述有作者創辦的省內首家文學期刊“《文藝作品》誕生記”(《希望》前身),以及《省城首個創作組》、“《詩歌報》,曾經的輝煌”等,文學性、史料性、可讀性渾然一體,體現了作家的社會責任擔當,人文情懷和對文學事業的滿腔熱忱!
通讀《文壇紀事》,未能親臨現場、時年96歲的著名美學史論家郭因老發來祝賀信表示,“閣下為人樸實,為文亦樸實,不賣弄詞藻,不玩噱頭。我喜歡你這個人,也喜歡你這些文。”
安徽省文聯原主席、著名作家季宇從三個角度肯定了這本書的價值:“第一是史料性,非常有價值,很多珍貴的照片包括和賈平凹的通信;第二是獨特性,以自己親歷的角度,一般史料是沒有的,是一個重要的史料補充;第三是文學性,畢竟是一篇篇很好的散文,很多細節很有意思。”
安徽省作協副主席洪放表示,自己晚上經常要翻翻,了解合肥和安徽文壇的故事,“第一就是真實,是真切的感受,是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的,寫得特別明亮和溫暖——文化人之間的作品,有的私心多一些,有些會刻意回避;第二個就是真誠,作為前輩作家,溫老都是真誠地記下點點滴滴,我們能看見一本沒有功利心的記載文壇的作品并不多。”
溫躍淵先生是撰寫“小崗紅手印、鳳陽大包干、沈浩好村官”的中國作家第一人。出版有《小崗紀事》《小崗風云錄》《人民村官沈浩》《懷念沈浩》《沈浩故事》《沈浩與小崗》《見證小崗》等,2008年被小崗村授予001號榮譽村民。同時他也是一位有著60多年資歷的老畫家,舉辦過3場次書畫展,出版有《躍淵書畫》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文/攝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