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6日上午,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9號館的2021中國黃山書會現場,安徽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洪放和讀者們分享了最新力作《追風》幕后的創作故事。作為中國第一部全面反映一個省會城市科技創新奮斗歷程的長篇小說,洪放表示,這是一部以合肥為藍本創作的小說。“合肥的科技創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這是我對這座城市的獻禮。”
對科技創新的追求就是追風
長篇小說《追風》被列入省中長篇小說精品工程,中國作協2020年度深入生活項目,中宣部全面小康重點追蹤作品。小說歷時三年,三易其稿,將于11月底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26萬字。小說重點描寫了省會城市南州市全面推行科技創新發展事略,因勢而行,趁勢而上,艱苦奮斗,不斷創新,從而使一個中部省會城市,躍入全國科技創新重點城市,成為國家級科學中心的故事。小說塑造了一批科技創新戰略中的典型人物,包括市委書記,掛職副市長,開發區主任,科學家,民營企業家等。小說既突出了在科技創新戰略發展中的艱難,矛盾與沖突,也充分展示了一個省會城市堅持科技創新的勇氣與擔當。
“我從桐城來到合肥已經五年了,作為一個新合肥人,面對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特別是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我感到非常振奮。”洪放表示,自己一直非常關注合肥的科技創新,對這方面的了解也比較多。“合肥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我跑了有幾十上百家,科技創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覺得,對科技創新的追求就是追風。作為合肥作家,我有責任有義務來寫這樣的作品,全景式地反映合肥的科技創新,并且真正觸及到城市的理念思想,文化品格,更加契合這個城市的發展,展望城市的未來。”
文學性與時代性充分展現
分享會上,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達敏從文學批評的專業角度表達了對《追風》的肯定。他認為,這是一部改革題材的小說。“每年參加全國小說評獎,標準是什么,就看它是否具有時代性,是否具有藝術價值。《追風》是中國第一部反映省會城市科技創新的小說,我很認同這句話。第一,洪放的小說,有全局性、時代性,是中國的隱喻,抓到了時代的脈搏,有文學史的價值;第二,雖然題材是舊的,但內容和觀念是新的。改革題材的小說一般是主題寫作,經驗寫作,很容易會概念化,模式化,但洪放寫人,事業愛情兩條線,他把二者平衡得很好。他筆下的人有血有肉,展現了學者向官員的轉變和轉變過程中精神的飛躍。改革敘事轉化為精神敘事,這就是一個好小說;第三,小說我讀得很舒服,是充滿激情的小說,作者的、書中人物的、讀者的激情,構成了同構關系,提升了小說的審美價值。”
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許春樵認為,《追風》這部小說文學性、可讀性強。“昨天又讀了一遍,好讀,節奏快,故事性強。小說人物是豐富的、豐滿的,不是單一的、符號化的。主角杜光輝,處于事業的矛盾沖突,家庭的情感糾葛等六重復雜沖突中,人物立得住。小說注重人物塑造,情感描寫,與報告文學不一樣,想象力更豐富,無限延伸下去,空間更大。”許春樵說,小說里有合肥真實的歷史。“這部小說用文學記錄這個時代,參與這個城市的建設,可以說,合肥真實的歷史在《追風》里,是留得下來的,而文學的歷史是有情感有溫度的,更接近真相的歷史。”
洪放,中國作協會員,安徽省作協副主席。出版有長篇小說《秘書長》《掛職》等,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轉載,曾獲安徽省政府文學獎,首屆魯彥周文學獎提名獎、首屆浩然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安徽小說大賽金獎,《安徽文學》獎、《廣西文學》獎等。作品入選《2015中國年度中篇小說》、《2016中國好小說》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