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尾巴,搞笑的《美國派》在說美國高中生畢業派對上不可告人的秘密,2013年劉杰導演和彼時青澀的董子健在《青春派》里聊到了中國高中生的現實一種,大家看了都很激動,覺得是進步。這幾年,青春片層出不窮,但多半把背景設置在大學,相比較而言講故事更安全,當然也零星有一些校園霸凌的暗色系溫暖故事,因為“真實”的名號備受肯定。
真實是個過于虛幻的難以駕馭的詞匯,多數人也只敢說努力逼近真實,但是《盛夏未來》因為開場就是豎屏的短視頻展現和藍牙耳機,以及高中生旺盛的生命力,立刻被冠以真實的榮譽。好像聽一首歌,藍牙傳輸比有線傳輸更加高保真,真實的衰減和損耗會因此更小,這個恐怕確實要兩說。
因為我們可能不自知一件事,就是我們看到的娛樂性很強的“別人的高中生活”,是不是因為看上去如此不羈就讓你覺得是另一種真實。譬如:美國高中生的老師可能都是外星人,歐洲高中生都在游歷四方,日本和韓國高中生都在經歷火山高校那樣的社團群毆和各種詭異事件。起碼我看《墊底辣妹》里的日本小姐姐,為了考個好大學,補習班上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青春期荷爾蒙開一道小口子,哪怕是有點變形的表現,畢竟還是那個年紀的味道和風味:學生更直接和更勇敢地表達,老師在把你家長喊來的傳統和更人性化的當下表達之間徘徊,所有的同學都在夸張地起哄,同樣飽受情感折磨的爹媽真的會顛覆性地認識到一些生命的密碼,當然還有很重要的新媒介的介入,更多時代感的內容的加持,起碼讓盛夏時光在100分鐘里停留在2020年代。這些都是《盛夏未來》努力經營的場面,并且可想而知,很多部分,最多只能稱之為“心理真實”的情節和場景,會引發爭議。
爭議是,哪有這么囂張的直播私奔的學生,哪有這樣奔放自由的學霸,哪有這么會聊天又好像很開明的女班主任,哪有演技這么好的親爹和親媽。然而剔除情節可信度上的爭議,辯論雙方最終又可能在某些情感上達成共識:原生家庭確實紛亂不已一言難盡,每個人都要學會面對你喜歡一個人而那個人不喜歡你的現實。每個人最后都要在燦爛的悲傷記憶里,努力笑話過去面對未來。
吳磊真的帥啊,少年感也很強,張子楓還是很會哭,確實有靈氣。電影總體還是輕松搞笑的,總體上確實需要放松心態,去滿足自己內心的真實,起碼是想象過的或者渴望過的另一種青春——就像新媒介的廣泛介入,并且所幸沒有讓人覺得太跳戲太刻意。當然絕對不能鼓勵學生談戀愛和去夜場,但是去個戶外音樂節是沒什么毛病的,放松心態接受催眠,進入無傷大雅的虛擬現實。電影絕大部分時候畢竟不是現實,它只是造夢的機器。陳正道對這個題材的微妙審查尺度的把握火候精到,至于導演是否夾帶了私貨還聊了點別的,我們還在盛夏,就先把問題交給未來吧。
不要鎖死結局,一部開放式結尾的電影,何時何地,總歸是個不賴的選擇。只要心中藏著一個夏天,青春就從未結束。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