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2019年12月31日,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安徽省徽京劇院經典折子戲《關羽觀陣》從全國300多個劇種中脫穎而出,代表安徽省在國家大劇院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并向全國觀眾展示徽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演出中分別扮演關羽和周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章其祥、谷化民以及主司鼓項艾,都是年逾七旬的老藝術家,他們用精湛的表演和六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征服了戲迷觀眾的心。接受采訪時,三位藝術家一致表示,會繼續堅守在舞臺上,也會繼續發揮傳幫帶作用,把徽劇藝術好好傳承下去。
近十輪選拔 徽劇驚艷亮相
一年一度的新年戲曲晚會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是戲曲界最高規格的盛宴。今年的晚會遴選出13個省市的16個劇種亮相,參演的大多是各地的名家和各戲曲劇種的領軍人物。
省徽京劇院院長趙純鋼介紹,從去年11月中旬接到文旅部通知到準備節目到初審通過,劇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為此精心準備一個多月。不僅如此,趙純鋼還親自帶隊,率領劇院演職人員一行三十余人赴京,在中國戲曲學院、國家大劇院進行了緊張排練。“經過近十輪的選拔、審查、修改、打磨,節目受到了有關專家以及導演組的一致肯定,最終徽劇《水淹七軍》(后改為《關羽觀陣》)亮相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徽劇《水淹七軍》講述的是三國時期曹將龐德與關羽決一死戰,關羽設計放漢水淹沒曹兵,智擒龐德的故事。作為徽劇經典劇目,“觀陣”這段以關羽的唱(吹腔)、“高撥子”等,加上周倉的做、念等表演性動作,表現關羽的大將風度和過人謀略。
現場演出中,章其祥和谷化民兩位主角中氣十足,張弛有度,唱腔如行云流水,形體如蒼鷹矯健,出色的演繹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幾位老藝術家克服一切困難,與大伙一同堅守在排練現場,可以說是老當益壯,風采不減當年。”趙純鋼說。
六十載堅守 藝術之樹常青
今年76歲的章其祥出身梨園世家,1956年開始學戲,1957年進入安徽省徽劇團,14歲便嶄露頭角,在徽劇《水淹七軍》《情義千秋》等中飾演主要角色。1959年進京演出,1961年赴上海演出,轟動一時。曾兩次為毛主席、四次為周總理演出,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演了62年戲,章其祥笑稱自己已經數不清扮演過多少次關公了,唱詞也早已爛熟于心。而為了晚會需要,這次章其祥還將臺詞改動多處,“比如‘叫關平和周將’改成‘叫關平和周倉’,‘青龍反被白虎欺’改為‘破堤放水把賊襲’等等,一開始確實不習慣。好在舞臺上沒有掉鏈子,挺不容易,也很高興。”
比章其祥早來劇團一個月的谷化民今年75歲,他笑稱兩人是“黃金搭檔”。“從1958年開始,我倆就一直搭檔,幾乎所有重要的演出都是同臺合作。有生之年還能去國家大劇院演出,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盡管腳有些不舒服,穿上靴子就會痛,但一旦穿戴好行頭,揮舞起十多斤的青龍刀,谷化民就忘我地投入到了舞臺表演中去。“表演就是要認認真真對待,要努力克服身體上的一些弱項。畢竟責任重大,演完還是挺興奮的,沒出一點差錯。”
演員可以上場再下場,而鼓師卻要一直在臺上,他們就是舞臺上的無名英雄,幫助演員更好地詮釋角色。今年77歲的主司鼓項艾是這場新年戲曲晚會中年齡最大的鼓師,他表示,打鼓不僅需要好的記憶力,還要有好的體力,比演員還要考驗功力。
“我感覺這就是群英大賽,而我們越賽越好,徽劇是有希望的,徽劇藝術是有魅力的,不管是進京演出,還是去國外演《驚魂記》等等,我覺得自己這一生沒白過,我會努力,到80歲還能干,繼續兼收并蓄,創新發展,把徽劇這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劇種發揚光大。”項艾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