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從《追蹤民工潮》到《奔向春天》,從《錢學森之問》到《朱清時之困》,從《中部崛起》到《大江唱皖》,從春蕾行動到陽光助學,從新安愛心超市到獻血互助團……新安晚報,一紙風行,唱響安徽,激蕩中國;一路相伴,溫暖安徽,感動中國。
今天,一部紀念新安晚報創刊25周年的新書《新安故事》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一本寓知識性、紀實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著作,有驚心動魄的新聞幕后,有酣暢淋漓的俠骨柔情,更有新安人始終如一的使命與擔當、光榮與夢想。
新安人寫新安事,《新安故事》正式出爐
新安有故事,新安故事多。一個個故事,就是一個個傳奇。一個個傳奇,凝結成新安晚報25年的精彩。
新安晚報創刊以來,眾多編輯、記者的名字在讀者中相傳甚廣,但可能大多數人并未見過他們,也不知曉與他們有關的“新聞背后的新聞”,那么,或許今天都可以在《新安故事》找到答案:習慣了幕后把新聞第一時間呈現給讀者的他們,今天首次用鉛字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們有的是新安晚報創業初期的“元老”們,通過手中的筆,記錄了新安晚報創業時期的人物風采、精神風貌,細致入微,真實可感,令人感動;有的是仍然奮戰在新聞一線的記者、編輯,通過自己的視角記錄新安25年來所傳播的重大報道、重大策劃乃至重大活動,披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新聞背后的新聞”,在故事中發現真相,在堅守中展現風采。
據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社長鐘小要介紹,全書經過一年多的打磨,以散文的筆法,寫人寫事,真實感人,流暢耐讀,既是對新安晚報25年歷史的“微觀記錄”,更是新安人新聞職業精神的“宏觀書寫”。讀者主要面向新聞愛好者、新聞從業者和高等院校的學生,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干事、通訊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相信會是一部不可多得、頗耐咀嚼的記錄新聞人心路歷程的紀實文本”。
新安緣結新安情,新安精神一路傳承
作為一份以“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為辦報宗旨的都市報,新安晚報一路走來,始終與讀者手牽手、心連心。為此,《新安故事》還設有“緣結新安”一欄,作者多為老讀者、知名作家、社會名流等,通過他們與新安晚報、新安人打交道的故事,從另一個視角見證新安晚報的發展,觀察新安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家國情懷、道義精神。
“新安晚報對我很厚愛,我現在有好文章首先就會想到投給新安晚報,但是能不能用,我不會過問,因為編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會長、著名作家溫躍淵說,他連續二十多年訂閱新安晚報,這份報紙已經走進了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六點閱讀新安晚報,也成為了他的一個習慣,“新安人都非常敬業,我對這份報紙很有感情。現在辦報環境比較艱難,希望新安晚報越來越好,在艱難中奮起,創造下一個更加輝煌的25年。”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朱曉凱,曾任新安晚報記者部主任。“1997年,我從安徽大學考入新安晚報。2009年,我從新安晚報離職,人生中最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12年留在了新安晚報。”朱曉凱說,他寫了一篇《新安雜憶》,收在了《新安故事》中,呈現了一個新安群像,文中所有人均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直呼其名,不稱“領導”“老師”,非為不恭,以示平等,因為在新安晚報供職時的風氣即是如此,“新安晚報是一個光榮的集體,任何優秀的記者都離不開新安晚報這個土壤的養分滋養。新安人有一種團結奮進,勇于擔當和不服輸的精神。雖然很多年輕記者我已經不認識了,但是時代賦予新安人更多的使命。有新安晚報這個基因在,我相信一批又一批記者們會比我們那時做得更好。”
作為一張植根江淮大地的都市報,新安晚報從一份報紙,到目前擁有安徽網、大皖新聞客戶端、官微、官博千萬級粉絲的全國媒體融合示范平臺,我們一直與安徽同在,始終與萬千讀者一起。25年,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我們在新聞路上正闊步向前,開啟了一個新的發端。《新安故事》已經出爐,新安故事正在進行。“探求真相,追求卓越,善于創造,樂于奉獻”是新安人不懈追求的境界,也是新安人繼續前行的旗幟,我們將續寫更多精彩的新安故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余康生 記者 鐘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