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人文社日前與伊朗莫瑞甘出版社舉行了《朗讀者》波斯語版版權簽約儀式,至此《朗讀者》已經在7個國家以9種不同語言與國際讀者見面。下午《朗讀者》圖書主編、著名主持人董卿接受采訪時直言,雖然白發和皺紋都增加了,但借來文學那爐火,點亮自己溫暖他人依然讓自己覺得無比滿足。
“一方面當然首先是我們整個團隊齊心協力,堅韌不拔拼搏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有我個人二十多年職業生涯的積累、爆發;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是一個時代的需求,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必須去做這樣一件事情的時候。”在董卿看來,《朗讀者》可以算作逆流而上的節目,她坦言,2016年之前的十年,綜藝節目如火如荼,“我也很喜歡那樣的節目,但是令人覺得有些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一個文化類的節目能夠深入到人們的心中。然后《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國家寶藏》這樣的節目出現了,那年被人們稱為中國電視文化類節目的創新元年。”
董卿透露,《朗讀者》兩季節目一共采訪過的嘉賓超過了130位,但真正聯系過的嘉賓超過500位,朗讀的篇章可能100多篇,但是準備的朗讀文章超過1000篇。“我長出了不少白頭發和皺紋,但還是覺得很值得,能夠做這樣一件事情。我們構建一個可以汲取力量和養分的精神家園。”說到《朗讀者》從影像變為書本,董卿直言感激,“感激人文社在節目的基礎上所做的拓展和創新,也感激未來會手捧我們這本書的所有的讀者,因為其實在你們閱讀的過程當中,你們也成為了傳播者,就像伏爾泰所說——文學就是那爐中火,我們從別人那里借來火,點亮自己再去溫暖他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