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經典之一,張煒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古船》手稿本日前由人文社出版,至今仍然一筆一畫寫稿的張煒近日接受采訪時直言,其實自己的五筆打得很好,但覺得稿子的味道還是不一樣,“就像我們吃面條都愿意吃手搟面,機制面和手搟面還是不一樣。”
著名評論家白燁先生曾在《古船》手稿本發布會上直言,“2010年當代文學會老同志聚會,《白鹿原》《古船》《塵埃落定》是大家公認的三部長篇代表作。我跟陳忠實關系比較好,陳忠實親自跟我說過,《古船》給了他震驚。”白燁表示寫家族文化史,《古船》有非常好的突破,“涉及到很多歷史事件,它是文化立場,是一個旁觀者和第三者的立場。這對陳忠實影響很大,他的《白鹿原》也同樣學習了《古船》,從文化的角度寫國共雙方,也引起很大的爭議。”
1973年開始寫作的張煒表示,下筆慎重是寫作伊始就養成的習慣,“如今回頭看過去勞動的痕跡甚至有點感動,一筆一畫竟寫下1000多萬字甚至更多,挺不容易的。”張煒坦言,1987年自己的五筆就已經打得很好,“我用它寫了一段以后,覺得稿子的味道還是不一樣。就像我們吃面條都愿意吃手搟面,機制面和手搟面還是不一樣,于是我還是一筆一畫地寫下去。我那么緩慢,一個字一個字地填格子里,何等慎重。現在我有相當好的稿紙,但是我對紙張的看重、珍惜、愛惜,落筆的慎重仍然沒有改變。”
談及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古船》,張煒感慨良多,“當年27歲寫《古船》,就覺得自己很成熟,覺得自己很老練,什么都懂,今天回頭再看,卻又有點不太自信了。我對自己當年有那么高的期許,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獨特的創造。作品并不一定是越寫越好,也不一定是越寫越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