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省教育廳聯合省發改委,以及公安、財政、交通、文化、食藥監、文物、旅游、保監、共青團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顯示,今后我省每位中小學生都能參加有效的研學旅行,研學旅行也將納入教育教學計劃。
研學游并非單純的旅游
新課改下的中小學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將實踐與學習相結合,研學旅行就是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將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銜接。希望通過研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研學游并不是單純的旅游,研學游的路線、地點都有一定的選擇性。據悉,我省的研學基地和目的地主要包括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舊址、博物館、科技館、歷史文化遺跡、生態文明基地和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現代農業產業園、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研學旅行基地也將實行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不符合要求的即使進入了研學游目錄也將會被退出。
研學旅行將入教學計劃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開始組織學生研學游,但是在縣以及鄉鎮學校,研學游卻很少出現。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今后我省將研學旅行納入課程計劃,確保每位中小學生都能參加有效的研學旅行。研學游要有課時、有師資、進課表,旅行與學校課程和學生學習有機融合,與學校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相結合,使研學旅行功能最大化。小學生研學旅行情況還要記入學期評價和畢業評價,中學生研學旅行情況則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實踐”內容進行記錄和評價。
研學旅行時間也有一定的限制。研學旅行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原則上,每個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就學期間,各參加一次研學旅行;每次小學1 至2 天、初中3 至4 天、高中5 至6 天,小學以縣區內研學旅行為主,初中以市內研學旅行為主,高中以省內研學旅行為主,研學旅行時間盡量避開旅游高峰期。提倡以國內研學旅行為主,如果有條件開展境外研學旅行嘗試的,須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規定進行。
多部門為出游開“綠燈”
既然要出游,就涉及到費用問題。籌措費用的方式和渠道也可以多樣,目前我省正在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
同時研學涉及的各個部門也將給予便利,交通部門對研學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嚴格執行兒童票價優惠政策。鐵路部門對研學旅行的學生執行學生票價政策,在能力許可范圍內積極安排好運力,對研學旅行予以優先辦理。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門要對研學旅行實施景區、景點、場館門票減免政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對研學旅行實行全免票,其他場館(區、點)門票優惠價格原則上要低于社會旅游團隊價格和學生門票的價格,同時提供優質旅游服務。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會同教育、旅游部門推動將研學旅行納入校方責任險范圍,提供并優化校方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相關產品及服務,鼓勵保險企業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對投保費用實施優惠措施。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開展研學旅行。
學校開展研學旅行可采取自行組織或委托組織的形式,自行開展研學旅行,要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比例的學校領導、教師和安全管理人員,也可吸收家長作為志愿者。學校領導、教師等組織管理人員參與研學旅行發生的費用由學校支出,不得在學生交納費用中列支。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曉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