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2020)名單,合肥市蜀山區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績入選。
近年來,蜀山區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經濟工作首要位置,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實施企業開辦和注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長三角“一網通辦”等便利化舉措,加快推進政務信息開放共享,營造包容普惠的創新環境,加快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一流的優質企業,加快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
提升企業開辦和注銷便利化。簡化開辦環節。蜀山區全面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加強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管理,鞏固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以及設立登記、社保登記、住房公積金開戶等環節整合成果,實行1個環節、1次辦理。落實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改備案制度,通過企業開辦平臺提供在線預約服務。推進企業注冊“集群”辦理,為特定企業提供登記、稅務、開戶、政策、資金對接“一站式”服務。壓減開辦材料。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一表”填報制度。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規定。壓縮開辦時間。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利用企業開辦全流程“一網通辦”平臺,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申領稅控設備、銀行預約開戶、社保登記、住房公積金開戶“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一日辦結”。
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便利化。區域內工程建設項目共享區域評估評審結果,項目無需單獨編報評估評審。優化審批方式。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綜合服務窗口統一受理,分辦相關審批部門,并監督實施。蜀山區全面落實“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要求,實行超時默認制。
提升長三角“一網通辦”便利化。蜀山區加強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建設。在區政務服務大廳二樓設置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統籌推進業務部門業務協同,將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業務納入綜合受理窗口,優化企業事項和個人事項線下窗口綜合受理能力,推進線下綜合窗口收件。
加快推進政務信息開放共享。推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數據管理常態化,增量電子證照生成實時化、自動化,適時向社會公布政務服務“免證辦”清單,明確事項辦理可免帶免交紙質證照,申報信息和申請材料由后臺數據庫和電子證照庫自動識別、自動填充、自動推送,讓企業和群眾辦事零信息填報、零材料提交。
推廣使用“皖事通辦”平臺。拓展“安康碼”能級,逐步推動“安康碼”在醫療、教育、政務服務、效能出行、社會保障、公用事業和金融服務領域應用,實現從“一碼通行、一碼通辦”到“一碼共享、賦碼生活”。
大力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實現“一窗通辦”、無差別服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門辦、隨時辦”。在政務服務大廳推行7×24小時不間斷辦理,實現“隨時辦”。鼓勵基層探索創新,通過下放、委托、網上辦理、自助辦理、代收代辦等方式,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特別是個人事項辦理向鎮(街道、開發區)、村(社區)下沉。打造蜀山區天鵝湖中央商務區政務服務“就近辦”智慧分廳,設置“一網通辦”專窗及市場監管、人社等部門自助終端機,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辦事時間,不斷優化辦事效率和營商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打造政務服務“特色專區”。在線上充分挖掘“人才引進”全程網辦、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等應用潛力,建設“全程網辦”“智慧辦”特色專區,提升群眾獲得感。在線下大廳開設“營商環境綠色通道”,對重大、重點事項特事特辦、領辦代辦,加快項目快落地、早投產。
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蜀山區印發《關于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通知》,通過單位自查、集中審核、進行公示等階段,公布蜀山區實行告知承諾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第一批),確定7家單位14項事項有關的16項證明性材料實行告知承諾制。
加快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引導和扶持區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有關單位,創辦或聯合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創業載體,提升服務能力。加快提檔升級,引導區內現有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認定備案市級、省級、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加強與中電科38所合作,積極推進數字經濟雙創基地建設。做好“中國環境谷”眾創空間第四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申報工作。
加強項目申報指導和金融扶持。支持科技型企業積極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各類科技項目,指導企業做好項目申報工作。支持企業積極申報、使用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券,促進企業創新、降低企業成本,助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做好“科創貸”業務審核推薦工作,協調金融機構為中小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資金助力,全年發放“科創貸”貸款不少于7000萬元。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雙千”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左右,總數突破210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40家左右,挖掘一批瞪羚、獨角獸(潛在)企業。
營造包容普惠的創新環境。培育創業示范基地。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持力度,著力培育一批市級、省級、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梯次化培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積極探索“企業服務中心”運行模式,以涉企問題流轉為抓手,形成線上線下、市區兩級聯動互通的標準化服務體系,促進企業加快發展。
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組織百家企業政策業務培訓會,召開合肥國際內陸港、水運港物流政策推介會,組織企業參加全省信保小微客戶服務節等各級政策宣傳活動。積極幫助企業申報省、市、區級獎補政策。加強全區外貿企業問題、意見收集梳理,加大解決力度。主動服務降幅較大的外貿企業,鼓勵擴展外貿產品及轉內銷市場。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示范區獨特優勢,引導企業利用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拓展進出口業務,達成網上跨境業務合作。
穩定全區利用外資規模。圍繞天鵝湖中央商務區、中國環境谷、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等平臺優勢,通過中科大、安大等校友企業資源、外事、僑務等部門資源、新興產業協會資源和落地企業資源,積極拓展招商渠道。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審批效率。深化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將農村地區學校逐步納入教育集團管理。完善城市健康服務網絡,落實“一街道、一中心、兩衛生服務站”布點格局。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各項基礎制度。根據《合肥市市場監管領域統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層級、內容方式等,并向社會公開。進一步推進“檢查對象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精細化建設,完善與檢查事項清單相對應的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實現動態更新。
開展“十大誠信企業、十大誠信個人”評選活動,在全區樹立誠信典范,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結合“四送一服”工作,對150家企業開展了企業信用查詢及修復宣講活動。把“信用合肥”平臺應用嵌入區政務服務系統,在行政審批、行政許可、扶持政策兌現中,加入信用審查環節。加強“信易+”場景創新應用,探索開展“信易閱”、“信易行”、“信易貸”。持續開展信用修復工作,區信用辦牽頭對全區1124家進行指導并修復失信記錄。開展“信易貸”平臺宣傳活動,推動企業入駐市“信易貸”平臺。(劉勝男 劉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