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是令人討厭的廁液,如今受到人們的歡迎,回收再利用,在田間獲得了新生。
“我們這個大棚里面種植的辣椒就是用的有機肥,化學肥料有效期限很短,又不健康,用有機肥環保,后勁足,長勢就是好,追肥次數也少,相比化學肥料,蔬菜口感好,蟲害也小一點。”近日,在安徽省肥西縣紫蓬鎮梓瑞新型農業公司里,農場負責人陳存兵指著一個大棚里的蔬菜告訴我們。恰在此時,一輛滿載廁液的運輸車開進田里,在陳存兵的帶領下,只見車上下來了兩名工人,一個人舉著污水管,一個人爬上大大的罐頂排放廁液。地里放了五個有機肥儲存罐,能儲存40噸的廁液。
廁液運輸工人走后,公司負責人陳存兵挑著一擔糞桶,擰開儲存罐閥門,抽取廁液給大棚蔬菜施肥,他原先就是做農業的,瞄準了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投資農業項目,自己一個人又是當老板、又當技術員和工人。他介紹,使用這個廁液有機肥一舉多得,既改善了土壤,節約了肥料錢,對鎮上來說又對廁液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循環利用發揮了價值。他同時坦言,有機肥是好,但是花費人工多,只要破解了這個難題,有機肥就能夠更好地達到利用最大化。“做農業就是要想辦法,我們把有機肥儲存罐架高,利用連通器的原理落差放到地里,下步還想接到大棚里去直接灌溉。”仔細對比,使用有機肥的大棚蔬菜和未使用有機肥的大棚,可以看見使用有機肥的作物長勢很旺,高矮一致,結的果實也很齊整,大小均勻。
小廁所連接大民生,肥西縣農村改廁工作開展以來,家家戶戶建起了無害化廁所,安裝了三級化糞池,村里環境更加整潔衛生。但長期以來,很多地方農村廁所污水未并入污水管網統一收集處理,極易造成廁液滲漏從而產生污染,紫蓬鎮探索廁液資源化循環再利用,解決了這一難題,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該鎮運用“農戶+服務隊+企業”管護模式,發動農戶主動參與,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立起改廁建設、建后管護、糞肥收運、糞肥利用等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管理維護機制,并通過“財政獎補、有償轉運”的方式,實現了廁所糞污及時轉運、資源化利用。這項做法在全縣還是首家,也獲得了合肥市的肯定。
據肥西縣紫蓬鎮副鎮長楊自長介紹,廁液收集通過日常巡查和住戶打電話,兩種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公司指派專門的駕駛員,到農戶家收集糞便和進行維修,再送給專業的農業公司,如種糧大戶或種樹的企業進行回收利用。據了解,下一步肥西縣紫蓬鎮要將把全鎮2235座農村廁所進行這項民生工程全覆蓋,達到糞水有人收、廁具有人修、廁液可回收,讓廢物綜合利用達到最大的使用價值,真正造福人民群眾。(張棟 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