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社區的遠教聯播大屏建成后,廣場上就越來越熱鬧了,休閑、健身不用再跑遠路,家門口就行,還可以觀看紅色電影、城市轉型視頻、好人好事等節目,這真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淮北市相山區花園社區居民張女士說到。
安徽移動淮北分公司產品經理為記者們介紹“e學習”遠教聯播平臺使用情況。
淮北“e學習”是全省乃至全國首個市級黨員遠程教育聯播平臺。目前已建成聯播大屏126個,覆蓋全市約140萬人口,在立足強化黨員教育、深化黨建宣傳的同時,積極服務身邊黨員群眾,搭建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平臺實現“四個統一”,破解黨員遠程教育“三化”難題
淮北“e學習”聯播平臺集成黨性學習教育、專家的登臺授課、好人模范現身說法、實用技術傳播等豐富實用內容,有效破解了遠教設備閑置化、娛樂化、空轉化的“三化”難題,進一步提升信息宣傳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是黨員遠程教育破解難題之舉、機制創新之舉、提質增效之舉,有效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截至今年6月底,淮北市已完成兩期“e學習”遠教聯播平臺項目建設,預計到2021年項目整體完工,屆時將輻射全市441個村(社區),實現全覆蓋。
淮北市委組織部會同安徽移動淮北分公司,根據廣場面積、周邊環境和人流量等情況為大屏精心選址,統一配置LED屏幕、視頻監控、無線網絡及相關標識等硬件設施,實現城鄉資源統一整合優化、市級中心統一集成播控、無線熱點統一免費分享、管理維護統一市場運作“四個統一”。
淮北為切實減輕基層負擔,采取“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模式,此次通過與淮北移動公司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引入商業廣告合作方,在保證遠教聯播節目日常播放的前提下,實現聯播平臺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立足黨建工作,把黨的好聲音傳播得更廣、更遠
“黨支部的日常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室內學習、座談模式,從室內走向室外,形式更活潑、內容更豐富。”淮北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丁麗徽在接受采訪時講到。
“雖然我們工作在基層,通過平臺也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政策、方針,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身邊的黨員群眾,更好的為大家服務。”烈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劉亞軍說,聯播大屏播放的內容,很多都是大家身邊人、身邊事,更有說服力。
淮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胡家培介紹,該平臺自啟動運行以來,緊密結合各地實際和黨員群眾需求,在全市126個聯播大屏,每天在人群高峰時段集中播放2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定時播送專題解讀、時政新聞等音視頻。
比如,著眼黨員群眾理論知識實際需求,設置電話熱線、網絡留言板、微信留言區等板塊,向群眾發放需求單、節目單、評價單,根據群眾投票,精準投放“新思想”有關H5、微視頻、微動漫,定向邀請黨建專家、先進人物等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展播和現場學用活動。
淮北市民們在濉河開放式黨校通過“e學習”遠教聯播平臺觀看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還將所有“e學習”遠教聯播電子屏幕與市委黨校報告廳屏幕“整體串聯”,知名教授來淮授課、市委黨校有關課程均可同步直播,平臺優質內容通過直播、錄播等方式可直傳市委黨校報告廳端口,打造“2+126”陣地集群。
“接地氣、多功能、惠民生”,搭建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以前門口廣場冷冷清清,遠教聯播大屏建成后,人越來越多。9月份,我們在廣場觀看了《地道戰》《雞毛信》《集結號》《建國大業》等紅色影視節目。10月1日,又在廣場集中觀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盛況直播。”濉溪縣閘西社區社區的趙先生,在濉河公園接受采訪時說。
淮北“e學習”平臺運用分級管控模式,既可全市統一播控或分區縣集中播控,也可單獨進行播放,在市委組織部統一播控時間之外,各地各單位都可以自主申請使用,播放個性化的內容,既滿足了黨員群眾的信息需求,又調動了黨員群眾參與遠程教育的積極性,這也讓平臺更加“接地氣”。
“遠教聯播大屏也播放了很多我們需要的果樹的修剪整形、病害蟲防治等實用農業技術,不用我們老百姓花一分錢,就能學到實用技術,真正讓我們老百姓得了實惠。”烈山鎮榴園村的一位村民說。
淮北“e學習”遠教聯播平臺,既是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學習的教育平臺,也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呈現城市轉型崛起成果的展示平臺。該平臺把握“開放性”的特點和定位,瞄準群眾需求,注重“接地氣”,實現“多功能”,真正做到“惠民生”,是黨和群眾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