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騰訊宣布發起“騰訊科學周”,于每年十一月第一周舉辦全球性科學探索盛事,這也是騰訊舉辦科學WE大會七年來的首次升級。首屆科學周除了以往的科學WE大會以外,還推出了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禮兩場全新活動。三場活動將分別于11月2日至4日亮相北京。
11月2日,“科學探索獎”將繼9月20日獲獎名單發布后,舉辦首屆頒獎典禮。屆時,50位獲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將與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匯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科學探索獎由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等科學家共同發起設立,旨在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研究之中。
11月3日,第七屆騰訊科學WE 大會將于北京北展劇場舉行。今年,大會以“小宇宙”為主題,重在探索微觀物質中的宏觀世界,邀請權威癌癥免疫療法專家Carl June、知名理論物理學家Brian Greene、權威機器人研究專家Hod Lipson、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地質物理學專家Jennifer Jackson和《自然》總編輯Magdalena Skipper等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向觀眾分享弦理論、微觀粒子、腦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進展。
在WE大會的第二天,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將在同一地點舉行。據介紹,此次活動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出版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NEJM集團旗下的《NEJM醫學前沿》共同主辦。大會邀請了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David P. Ryan、麻省總醫院肝癌研究主任朱秀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歐洲外科腫瘤學會會長Tibor Kovacs、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費立鵬、《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肖瑞平等全球頂尖的醫學科學家,聚焦癌癥、抑郁癥、艾滋病等最受關注的疾病話題,展現前沿的醫學突破,帶領觀眾一同探索生命的奧秘。除此之外,《NEJM醫學前沿》還將在騰訊醫典平臺上開設專欄,分享全球最權威的醫學科普信息。作為騰訊旗下的專業醫學科普平臺,騰訊醫典已與全國上百家知名醫院和1000多位專家建立合作,覆蓋8000余個病種,是國內互聯網專業深度、體系化醫學科普的開創者。
據了解,騰訊科學周由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公司內部首倡。近年來,騰訊不斷加碼在基礎科學領域的投入,并于今年上半年,提出將“科技向善”作為整個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從WE大會到此次“騰訊科學周”的升級,正是貫徹這一全新愿景和使命的重要舉措。
實際上,騰訊在基礎科學探索,推動科技向善方面,已展開諸多實踐。目前,騰訊已經在基礎科學研究的關鍵性技術上,布局了“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的組合,建立了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為基礎的兩大實驗室矩陣,包含人工智能實驗室、量子實驗室等7大實驗室,涉及9大領域。其中,騰訊尤其關注前沿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打造了“會救命的AI”。2016年,騰訊推出AI醫學解決方案“騰訊覓影”。它融合了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等技術,可以輔助醫生篩查和診斷食管癌、肺癌等重大疾病。截至今年五月,騰訊覓影已累計輔助醫生閱讀醫學影像2.7億張,服務超160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