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于1949年4月20日打響。2024年4月20日,長江網“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系列新聞直播活動啟動。來自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長江流域重點新聞網協作體的40家新聞網媒聯動直播“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
“渡江特等功臣”王德金老人的外孫王玉斌等后代在直播中向全國網友講述當年先輩們劃船支援解放軍渡江的故事。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當天14時30分,直播在渡江戰役出發地之一的安徽省無為市泥汊鎮的長江邊開啟。長江網記者隨“渡江特等功臣”王德金的外孫王玉斌及渡江戰役紀念館特級講解員石慧,從渡江戰役出發地乘坐輪渡過江,到達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重溫英雄壯舉,見證時代巨變,感悟精神力量。全國聯動直播吸引了約千萬人次觀看。
“渡江戰役的勝利更是人民的勝利”
渡江戰役又稱京滬杭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戰略決戰勝利后,對國民黨軍進行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直播中,石慧向觀眾介紹,渡江戰役于1949年4月20日夜晚打響,6月2日結束,殲滅國民黨軍43萬余人,一舉突破國民黨陸海空三軍聯合組成的長江防線,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政府“劃江而治”的迷夢。
直播團隊乘坐輪渡橫跨長江。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石慧說,在渡江戰役當中,廣大人民群眾是踴躍支援。老百姓修路架橋、籌運物資、擁軍慰問、搶救和轉運傷員,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支前熱潮。“在渡江戰役紀念館有這樣一張統計表,統計表顯示,據山東、皖北、蘇北三區不完全統計,參加支前的民工就達320多萬人。據估計,實際上整場渡江戰役中軍民比例為1:10,意味著一名解放軍指戰員身后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渡江戰役的勝利更是人民的勝利。”
渡江英雄的精神正被世代傳承
在長江上,2萬多名船工參加渡江戰斗,僅安徽無為、宿松、懷寧三個縣就分別有2000多名船工參戰,有的父子、兄弟齊上船,運送大軍過江。
作為渡江戰役出發地之一,無為市涌現出了大批的渡江英雄。除了年僅14歲就參與渡江戰役的馬毛姐,“渡江特等功臣”王德金可以說是一位“被遺忘的英雄”。其外孫王玉斌在直播中將這位英雄的故事娓娓道來。
王玉斌(右一)在直播中展示王德金同志英雄事跡。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當年,王德金就是從泥汊鎮出發過江,搖船到江心,中了敵人槍彈,負了重傷,仍然堅持把16名戰士送上對岸,登陸蕪湖市繁昌區荻港鎮板子磯。在繁無渡口,王玉斌望著江面上來往的船只,感慨萬分:“這里以前交通閉塞,消息也很難互通,外公的故事也鮮為人知。如今經過發展,這里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周邊都建起了高樓大廈,交通也更加暢達了,作為渡江戰役出發地之一,無為也值得更多人來了解。”
渡江戰役紀念館特級講解員石慧(左一)在直播中講述渡江戰役的故事。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王玉斌說,“現在生活這么安穩、這么平穩,要感謝國家、感謝黨”是王德金經常說給他聽的話,王德金把黨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也如此教育后人。如今,他也經常將外公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賡續紅色基因,將英雄精神世代傳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紅色事跡和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之中”。
對此,石慧也表示,75年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排山倒海的氣勢和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需要更多的小朋友去了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因此我們渡江戰役紀念館也經常組織小朋友進行輔助教育,并打造了‘全能小民兵’、初心之‘旅’等品牌教育活動,通過活動來講故事,讓小朋友們能夠更有興趣參與其中,讓他們親身體驗那段紅色的崢嶸歲月,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板子磯屹立江心見證崢嶸歲月
致力于將渡江戰役歷史以鮮活的方式呈現于大眾的,還有板子磯講解員唐玲。出生于2004年的唐玲,是板子磯景區最年輕的講解員。2022年3月成為該景區講解員以來,唐玲已接待了500余個團隊,為他們講述板子磯見證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的故事。
直播中,板子磯景區講解員唐玲在板子磯渡江廣場“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紀念碑前講述渡江戰役故事。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直播時,唐玲面向鏡頭將這段故事講給了全國各地的網友。她說,板子磯雖然名為“磯”,但其四面環水,地理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吳楚關鎖”之稱,75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正是從這里橫渡長江天塹,走向勝利。
屹立江心的板子磯。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在板子磯景區的渡江第一船展覽館,陳列著一艘小木船。唐玲介紹,這艘小木船就是當時老百姓家的小漁船,渡江戰役中很多漁船都是老百姓提供的,當時共有9400余艘船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靠著老百姓家的小木船,冒著敵軍的槍林彈雨打過長江去的。”唐玲說。
板子磯景區講解員唐玲(左一)在直播中介紹小木船。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2017年1月,板子磯景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是安徽省紅色旅游重點景區之一。”唐玲說,如今的板子磯屹立江心,成為崢嶸歲月的見證。
網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依然需要這種革命氣概、這種敢于勝利的精神
直播過程中,各地網友紛紛跟評留言,致敬英雄,緬懷先烈,感悟今朝。
全國40家新聞網媒聯動開啟“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系列新聞直播。 彭志玲、李新科 設計
紅星新聞網網友黃鶴觀潮跟評:75年了!值得紀念,直播很有意義!百萬雄師過大江,氣吞萬里如虎! 新時代新征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依然需要這種革命氣概,這種敢于勝利的精神!
紅星新聞網網友黃鶴觀潮跟評。
在長江網微信公眾號下,兩位來自安徽的網友分別留言說,“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了,回望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對‘人民’二字日漸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通過直播了解更多英雄故事,致敬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漢江網微博下,安徽網友@zx17690評論說:“重溫‘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闊歷史,深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多少老一輩英雄用鮮血換來的。”
來自江蘇的網友跟評:沒有先烈們的英勇犧牲,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平!致敬英雄!
來自安徽網友的留言。
來自江蘇網友的留言。
網友“漾漾”在看到渡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后感慨地說:“紀念碑無聲地記載著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中集團渡江戰役前后那段在泥汊留下的紅色印記。我們需要常走豐碑,常看豐碑,懷念當年父輩、祖輩的光輝業績!”
當聽到更多的英烈故事時,越來越多的網友留言,“感人至深,向先輩致敬”“跟著鏡頭追尋那段紅色記憶,感恩革命先輩們的付出,期待后續的直播。”
來自長江網直播平臺的網友評論。
來自浙江寧波的網友通過甬派新聞客戶端觀看了此次直播,并留言說:“‘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先烈們渡江多英雄!我們的祖國多輝煌,是烈士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聯動直播,重溫75年前波瀾壯闊的渡江戰役,感悟渡江戰役的時代價值。”
來自甬派新聞客戶端的直播評論。
直播結束后,王玉斌更是百感交集,能在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之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更多人知曉渡江戰役英雄們的故事,是對他們最好的緬懷。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荻港鎮相關負責人觀看完首場直播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到板子磯渡江戰役紀念館了解長江文化與中國革命史。(據長江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