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景區,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渾,又有江南水鄉之秀美,秋季的沙湖鷗鷺翔集百鳥爭鳴。10月13日,“2023全國都市報+新媒體總編輯寧夏行”調研采訪團來到沙湖景區,用媒體人的獨特視角,探尋沙湖生態治理取得的顯著成效、經驗做法。
講解員吳毓晏介紹,沙湖是寧夏最大的淡水湖,它有著豐富的濕地資源,是許多珍稀鳥類的家園。然而,受水體蒸發量大、周邊面源污染物間接滲入、水動力不足、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原因影響,水質曾一度下降為劣ⅴ類。為了修復沙湖的生態環境,沙湖景區按照“外部隔離、內部循環、水體置換、污水外遷、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的治理思路,大力實施沙湖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投入運行沙湖補水預處理等工程,湖水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濕地生態系統恢復了原本的生態功能,大量的珍稀植物和鳥類得到了保護。2021年,沙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碧波蕩漾,百鳥爭鳴。
沙湖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眾多候鳥過境寧夏時的重要棲息繁衍地,鳥兒種類數量逐年增加,全球9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3條路過中國,其中有2條遷徙路線在寧夏重疊,重點就在沙湖。沙湖因此被稱為鳥的天堂。沙湖是中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是我國極為重要的荒漠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
“疣鼻天鵝是最好客的,看到有游人走到湖邊,它就會聞聲趕來;鳳頭??的長相特別,它有獨特的劉海,善于潛水,和疣鼻天鵝的社牛癥不同,鳳頭??有些社恐,它遇到風吹草動就會躲到水里;白骨頂雞是最會跳舞的雞,它靈動可愛,一高興就會翩翩起舞;黑天鵝的幼鳥可是名副其實的丑小鴨,身披灰色的絨毛,黑色的喙,就像一只不起眼的小鴨子,可是總有一天它們會出落成優雅而美麗的黑天鵝。”步行在鳥國廊道,講解員繪聲繪色地說著各種鳥的秉性。
據有關部門統計,沙湖有鳥類17目44科200多種,150多萬只,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金雕、玉帶海雕、丹頂鶴、白枕鶴、黑頸鶴等,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蒼鷺、野鴨等23種。這些鳥大部分是野生候鳥,每當春暖花開,它們便成群結隊飛往這里繁衍生息。到了深秋,小鳥羽翼漸豐,便長途跋涉飛往南方越冬,來年春天又飛回沙湖。
調研采訪團乘坐仿古船前往沙灘時,大家在甲板上把鳥食拋向空中,吸引紅嘴鷗追隨。鳥兒們長期與友善的人類接觸,靈活地變化飛行曲線在空中來了一場特技表演,盯準鳥食在空中的拋物線,精準地把食物叼入口中。
大雁領航,伸手可及。
紅嘴鷗伴飛只是序曲,大雁領航才是鳥兒親近人類的最生動寫照。大雁往往成群居于水邊,是一支很有組織性、紀律性的團隊,它們群飛時會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大雁領航項目由“大雁媽媽”張建虎專門訓練,目前約有200只大雁。隨快艇伴飛時,張建虎坐在搭檔劉志卿的摩托艇后座上。哨聲一響,大雁在領航員的帶領下,紛紛騰空而起,跟著游艇時而振翅飛翔,時而浮游湖面。游客伸手可以觸摸,甚至可以“托”著大雁飛行。整齊有序的雁群跟隨著領航快艇,穿梭在碧波之上,向游客們展示卓越的空中機動能力。
南國早報社副總編輯趙永勝說,沙湖景區有獨樹一幟的沙、湖相伴景致,兼具南國的秀美和西北的粗獷,景區的特色不可替代。它是許多珍稀鳥類的棲息地和遷徙站,展現出一幅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畫面。蘭州晨報社編委賈峻杰是故地重游,二十多年前他曾經來過沙湖,與那時候相比,他覺得沙湖景區面積越來越大,風景也越來越美。故地重游時他覺得很新奇,尤其是鳥的王國定位,全面優化升級沙湖旅游發展新格局,體現了沙湖生態治理的成果。
感受“老”景區的“新”變化。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滿足游客的旅游消費需求,沙湖景區融合自然生態和創新科技,打造了飛鳥奇幻館和《飛越沙湖》飛行體驗館,演繹沉浸式光影藝術;推出以奇趣蛋屋、地球倉、星玥居、沙漠帳篷營地等為代表的生態旅居體驗民宿;上新了萌寵樂園、天鵝島、海獅表演等特色演藝,讓慕名而來的游客深切感受到“老”景區的“新”變化。
今年以來,沙湖景區不斷升級業態和項目,打造萌寵鳥國秘境區、親水競技休閑區、動感沙漠體驗區、集市演藝互動區、康健療養度假區五大主題區和一條精品旅游線路,推出鳥國十景和觀鳥秘境游線,重點建設國家級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和“候鳥棲沙湖,遷徙通世界”的野生鳥類多樣性監測與保護研究中心,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推動沙湖旅游高質量發展。(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裴艷/文 韓勝利 季正/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