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江在武漢交匯
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
湖北地處長江之“中”,是溝通長江上游、下游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樞紐。荊楚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地標之一,在長江千年文脈中特色鮮明。
武當山天柱峰云海雪景,古建筑群與自然山川完美融合
荊楚文化“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撫夷屬夏”的開放精神、“一鳴驚人”的創新精神、“深固難徙”的愛國精神、“止戈為武”的和合精神、“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是長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的建設提供了豐富永續的資源。
古人類遺存
豐富而連貫
湖北境內有約200萬年前的建始人、約100萬年前的鄖縣人等化石及其文化遺存,還有約50萬年前的直立人和約10萬年前的黃龍洞早期現代人等化石。
處于直立人演化歷程的關鍵節點上的“鄖縣人”,頭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腦顱和基本完整的面顱
這些古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構成了古人類在中國、東亞地區的演化廊道,書寫了東方人類家園逾200萬年的演化歷史,為東亞人類的起源、演化和文化發展研究做出并將繼續做出重大的學術貢獻。
史前城址
揭開“早期中國”文化密碼
湖北所代表的江漢地區史前文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華第一鳳”石家河玉鳳,被認為是鳳文化的重要源頭;“團鳳”造型影響中國后來幾千年鳳鳥藝術的發展。
新石器時代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最高水平。石家河文化與周邊文化特別是中原文化頻繁互動、交流互鑒,鼎盛時期甚至北擴,將稻作農業、磨光陶、城池營建等技術、觀念傳至黃河兩岸,蘊含著“早期中國”的文化密碼。
礦冶文化
千百年來傳承不息
湖北長江南岸的黃石大冶一帶,古代礦冶遺址星羅棋布,已發掘的銅鐵礦遺址160多處。從商周至西漢,持續1000多年的歲月里,約10萬噸高質量粗銅源源不斷從湖北大冶銅綠山通過長江及支流運往四面八方。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復墾后的采坑披上“綠裝”。
這些南銅北運線路,在當時稱為“金道錫行”,展現了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千年之間交流與對話,開創了商周時期第一次青銅文化的高峰。
精彩絕艷楚文化
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世界音樂史上奇跡”曾侯乙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最高成就,展現了人類智慧在“軸心時代”所創造的高度。
楚人創造了高度發達且風格獨特的地域文化,如青銅冶鑄爐火純青,絲織刺繡精美絕倫,木竹漆器流光溢彩,老莊哲學義理精深,屈宋文學驚采絕艷,美術樂舞奇譎浪漫。
“中華詩祖”屈原生活的地方——宜昌秭歸屈原故里
楚文化的高度和成就,不僅與中原文化比肩而立,而且能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楚文化博大精深,融入到中華民族兒女的血脈中,代代相傳。
三國文化
影響海內外
湖北是三國時期歷史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地域,她既是三國歷史的發祥地,又是三國歷史的終結地。湖北是三國人物活動的大舞臺,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周瑜等都在湖北留下足跡。
荊州關帝廟,是全世界最早的關帝廟之一,為關羽忠義文化的重要傳承地
湖北又是三國爭戰的主戰場,三國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戰役,有兩次發生在湖北(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襄陽古隆中石牌坊,上刻有杜甫和諸葛亮的傳世名句。
歷史上發生在湖北的“劉備借荊州”“大意失荊州”“隆中對”等故事,世世代代廣為流傳,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
“東方茶港”
享譽世界
中國茶文化,與湖北的三個人足跡相伴。“茶祖”神農氏,是茶文化的發現者;“茶神”諸葛亮,是茶的傳播者;“茶圣”陸羽,是茶文化的開山者。湖北早期茶事活動為中國茶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羊樓洞素有“中國青磚茶之鄉”美稱,被國際茶業委員會授予“世界茶葉第一古鎮”“萬里茶道源頭”稱號。
赤壁羊樓洞所產磚茶,曾占據世界茶貿易半壁江山,成為“萬里茶道”的源頭之一。
江漢關大樓見證了漢口茶葉貿易的興衰,是中國萬里茶道申遺推薦點之一
1881年漢口茶葉出口量達到全國茶葉出口量的97.24%,“東方茶港”享譽世界。
紅色文化
深刻影響中國社會進程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雕塑《大別雄風》
湖北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人民武裝起義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誕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根據地、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地和培養治黨治軍治國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承載了一系列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八七會議”“武漢會戰”“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在湖北,深刻影響了中國革命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
水利工程
見證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治荊楚,必先治水。楚人治水,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屹立在荊楚大地上的“大國重器”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進程的標志性工程。荊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國治水理念的“紅色經典”。
長江上的“大國重器”——三峽大壩
南水北調工程、清江水電梯級開發工程、引江補漢工程等,一座座長江水利標志性工程,讓我們的“母親河”永葆青春,永續長江文明。
工業文化
開創現代文明
湖北是近代中國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二十世紀初,湖北省會武漢已與上海、天津并列為中國三大工業中心,在冶金、軍工方面獨占鰲頭。
漢陽鐵廠工業遺址
漢陽鐵廠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武漢當時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新中國成立以后,湖北又是國家進行大規模工業建設的重點地區。目前,湖北省共有10處工業遺產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總數居中部地區前列。
武鋼一號高爐工業遺址外觀
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寫“荊”彩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在保護中傳承弘揚,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目前,湖北擁有國家級項目145個、省級項目601個。
屈原故里端午節龍舟競渡
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雕花剪紙、江漢平原皮影戲、京劇、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等5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湖北省內22所高校和科研單位設立非遺研究中心,全省共建立50多個非遺就業工坊、130多個非遺傳承發展基地。
神農祭壇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祭祀炎帝神農氏的祭壇
湖北是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是承載長江文化的“關樞之地”保護、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湖北責無旁貸。
據長江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