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橋古村村口 舒言誠攝影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全媒體記者黃思農報道:9月23日,融媒體金溪行暨第二屆象山文化旅游節媒體采風活動的媒體行記者來到竹橋古村,感受這里的別樣人文美。
竹橋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先后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示范點、中國最美50個傳統村落之一、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等稱號,于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竹橋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古建筑博物館”,保存有明清時期風格、格局比較完整、贛派建筑成片的古建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春雨如酥的竹橋古村,頗有“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淡雅朦朧,猶如一幅濃淡得宜的水墨畫。
傳統文化愛好者 舒言誠攝影
在竹橋古村入村的三列青石板道上,獨輪車留下深深凹槽,訴說著古時商貿的繁盛。據介紹,竹橋村始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109幢。從空中俯瞰,古村就像一柄巨型折扇,一幢幢古屋相連,氣勢不凡??傞T樓前,有3口古井呈品字排列,方形井口,周圍砌有圓形石護欄,外圓內方,酷似古代銅錢。中門樓正前方地面上,一個青石板鋪就的大大“本”字十分醒目,意在提醒后人不要忘本,而倒過來看,又是一個“平”字,寄語出門平安。村內共有8方大小不一的水塘,其中7方布局形同北斗七星,另一方形似圓月,村民詩意地稱之為“七星伴月”。
至今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組、六座祠堂以及養正山房、公和堂、懷仁書院、賜福廟等古建筑物集合成為封建社會農商儒并重的人文歷史信息標本。
進入古村不遠處,媒體行記者便看到古村正有兩位文化愛好者身著漢服,被游客團團圍住拍照合影,記者走近些才看到一位女生正在演奏琵琶,而另一位男生則在身后舞劍?!拔覐?歲開始學習琵琶,非常喜歡古代的文化與物件,我們的優秀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被讀懂。我們選擇在古村以表演的方式去講述古村文化,就是要讓大家能夠更加立體地去認識古村文化,走近古村文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去愛護和支持古村文化、研究和弘揚,播撒文化傳承的種子。”演奏者彭女士說道。舞劍的范同學則是表示:“想弘揚國內的文化,讓陽剛之美充滿古村。”
中國商報網魏文記者走完竹橋古村后不禁感嘆:“文化傳承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入熱情與學習,只要能吸引大家共同對古村文化產生興趣,文化傳承的接力棒就永遠有人傳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