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一場別出心裁的水上非遺大戲在成都東門碼頭錦江河道中上演。來自四川、甘肅、廣西、陜西的四位非遺藝人,依次登上水中央一座近100平方米手機形狀的舞臺,為現場的數千名觀眾以及快手直播間的用戶帶來了川劇變臉、甘肅道情皮影、廣西賀州醒獅、陜西安塞腰鼓的非遺表演。
據介紹,本次成都水上非遺大戲由快手We我們工作室發起。當晚,快手在錦江河道組織現場表演,并通過非遺藝人的快手賬號直播,展示了中國非遺文化及四川非遺傳承氛圍與風采。
本次承載非遺表演的舞臺被設計為一個手機形狀,長14.27米,寬7米,總體積近100立方米。據介紹,舞臺的設計概念來源于快手與國際知名CGI(計算機生成圖像)團隊Illusion合作打造的概念創意海報,將手機上的快手界面夸張地設計成為一座坐滿各色觀眾的大型劇場,快手用戶在劇場中央上演自己的非遺手藝。
與漂浮在錦江上的手機舞臺承載真正的非遺藝人在上面表演一樣,寓意因為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的出現,讓傳統小眾的非遺技藝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也正印證了活動的slogan:打開快手,給非遺一個更大的舞臺。
現場的表演和氛圍得到了現場觀眾的廣泛好評,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精彩的表演片段,評價“皮影、舞獅、安塞腰鼓都讓人震撼,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網友表示“喜歡成都這座城市的理由又多了一個,國際化、熱情、會保留最本真的東西”。
快手工作人員介紹,快手一直致力于對非遺文化的宣傳及非遺用戶的扶持與推廣,這與成都對非遺和傳統文化宣傳與保護不謀而合。因此,快手選擇將本次手上的非遺項目的水上舞臺落地成都錦江河上。
“非遺,是快手社區上的重要內容。”在快手,每3秒就有一條非遺短視頻發布,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覆蓋率達96.3%。快手的出現,讓非遺以短視頻為媒介通過互聯網傳播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突破了地域、空間、人群的限制。
據介紹,本次登臺4位非遺表演者,均為快手平臺用戶。他們大多曾面臨著傳統技藝無人繼承,缺少演出機會,生計受到影響等問題。因為快手,他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他們不僅依靠快手有了新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更讓古老的手藝在短視頻時代煥發了新的生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