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八月的江西,碧空如洗、層巒疊翠。8月18日上午,“紀念‘三個95周年’紅土地上看今朝”網絡媒體江西行采訪團來到了蓮花縣高灘村,在白墻黛瓦內,感受紅、綠、古三色資源的交融。
將紅色底蘊與景村建設結合起來
高灘村被譽為“引兵井岡決策第一村”,是秋收起義部隊進入蓮花的第一站,紅色是這里最鮮明的底色。近年來,高灘村獲評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中國地質文化村、江西省紅色名村等榮譽。村內打造了一條紅色文旅步行街,將紅色底蘊與景村建設結合起來,街內店鋪全部面向村民承租運營。隨著紅色旅游持續升溫,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
被青山環繞的高灘村,抬眼便是滿目青翠,梯田沿著山脈層層而下,幾片粉妝玉砌的蓮花荷葉,迎著夏風徐徐搖曳。這里擁有蓮花縣最大的成片水稻田垅,1.1萬余畝的稻田每到春秋時節,油菜花海和金黃稻田相互交織、美不勝收。
在高灘村的吉內得國家稻田公園,記者看到不少游客在鄉間小路上駐足賞花,在稻田餐廳品嘗原生態綠色美味。依托優越的富硒生態、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江西吉內得實業有限公司因地制宜,發展水稻種子研發、種植和加工銷售、畜禽養殖、生態農旅等農業產業。
將脫貧戶嵌入到生態循環產業鏈上
“為確保大米品質,我們現在有許多谷子是用人工手動一顆一顆地播種。”江西吉內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鵬程說道,“我們用傳統的工作方式去種出適合現代人追求的高品質大米。”識五谷,見傳承,吉內得公司的紅色研學、老種子展示、吉米?地質博物館等項目使高灘這片紅土地的傳統工藝代代相傳。
乘著鄉村旅游的東風,高灘村和吉內得共建共享,將脫貧戶嵌入到生態循環產業鏈上,以“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助推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探索出“稻油輪作”“送種還籽”“借鴨還鴨”“借牛還牛”等生態產業發展新模式,盤活土地資源,扶持共計1700多戶農戶,包括165戶脫貧戶實現了增收。
引導村民進入紅色培訓產業鏈條
“紅綠”融合,打開強村富民道路。通過紅色培訓、開辦田園餐廳、承接公益性項目、代銷農特產品等,高灘村2021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7.1萬元。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過程中,高灘村引導村民進入紅色培訓產業鏈條,在引進企業務工、油菜種植、土地流轉、農特產品銷售等,充分帶動村民增收近100萬元,戶均增收2700元。
“去年我從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來到高灘村,追隨黃文秀師姐的腳步,希望把青春投入基層,沐浴風雨,學好方言,融入群眾。”萍鄉市委組織部駐高灘村書記助理張世文說道,“經過近一年的鍛煉,我認識到服務群眾沒有巧辦法,只有笨辦法,就是聽一次再聽一次,看一遍再看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想一層再想一層,腳下沉淀了更多泥土,我對鄉村的情感就更加深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