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截至3月8日,為期40天的鐵路春運圓滿收官。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長三角鐵路共發送旅客4310萬人次,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20.4%,客流恢復至疫情前的57.4%,其中動車組客流占比達84%,客發量呈現先抑后揚走勢。
合肥客運段列車乘務人員在合肥南站排隊接車。
春運期間,長三角鐵路客流呈現節前低位運行、節后快速攀升的態勢。4310萬人次客發量中,節前發送1074萬、日均71.6萬,節后發送3236萬、日均129.5萬;發送短途管內旅客3527萬、占比81.8%,恢復至疫情前63.2%;發送長途直通旅客783萬、占比18.2%,恢復至疫情前40.5%。春運期間日均旅客發送量107.5萬,從2月17日(大年初六)起連續20天旅客發送量超過100萬,其中單日客發量最高為3月6日,當天發送旅客188.6萬。春運客流中動車組客流占比超過八成,達到84%。
今年春運客流隨疫情發展、各地“就地過年”倡議出臺和地方防疫措施的變化而波動,較疫情前減少四成多,流動規模顯著低于常年。節前由于返鄉需持核酸檢測證明和隔離等春運防疫措施的實施,造成客流“跳空”低位運行,緩慢攀升,春運第一周客發量由前一周日均百萬直接減少至60萬。節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中高風險區清零,客流從大年初六起快速回暖,日均客發量直接攀升至百萬;3月1日至8日日均客發量達到171.9萬。
春運期間長三角鐵路增開旅客列車1997列、組織6762列動車組重聯運行。組織旅客測溫超過8300萬人次,查驗進京旅客核酸檢測證明約38萬人次。充分發揮鐵路電子客票進出站、互聯網訂餐等“無接觸式”服務的優勢,盡可能減少人員接觸。車站實行實名制驗證作業與檢票作業合并,減少進站排隊等待時間和刷證次數;其中合肥南站安裝使用毫米波測溫安檢一體機,只需2秒即可完成人體體表和衣物下物品的成像數據采集,“無接觸式”服務大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
許文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