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沒有想到,一次接單出車會讓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暫停鍵”。他更沒有想到,這短暫的“停歇”是在一個因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而實施封閉管理的小區內。
11月20日晚上,司機彭輝搭載乘客返回浦東周浦明天華城小區時,恰遇小區“封門”而被迫滯留。至昨晚記者與他通話時,他已經在明天華城度過了48個小時,從最初的驚訝中恢復過來的彭輝穿起了志愿者的紅色馬甲,忙碌在小區的各個角落,“既來之則安之,”小伙子鎮靜地說。
只差5分鐘,他被留下了
1985年出生的彭輝,十幾年前隨父母從江蘇興化來到上海。與這座城市里四處奔波的年輕人一樣,小彭為自己的未來不斷打拼,不敢有絲毫松懈。
“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來上海后先是跟著父母開過飯店,做過餐飲。后來,又去蘋果公司從事物流倉儲工作,前些年優步剛剛興起時,我是上海最早一批網約車司機。不過沒多久,就去了一家電力公司,負責設備采購。”彭輝說,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他現在可能還在原來公司里,每天不是出差,就是在準備出差。“疫情讓很多業務停了下來,我也離開了公司。因為以前曾經開過網約車,我就在上海紋祺出租車公司租賃了一輛榮威ei6的電動車,準備在滴滴平臺上開一段時間出租車,作為過渡。”
其實,人生的下一步,彭輝已經計劃好了。11月25日,一家從事健康醫療服務的日本公司將在浦東陸家嘴金茂大廈開業,經朋友介紹,彭輝將去新公司上班,開啟新的旅程。
然而,一切因為一場意外發生了改變。11月20日晚9點30分,彭輝載著一位乘客駛進了明天華城小區。起初,所有的事看起來都很正常,進入小區時,保安還讓彭輝搖下車窗,給他量了體溫。然而,5分鐘后,等彭輝開著榮威汽車準備出小區時,卻被告知,剛剛接到上級通知,明天華城小區開始封閉管理,所有人“只進不出”,當然也包括“誤入者”彭輝。
“一開始真的懵了,不敢相信自己會遇到這樣的事。”回憶當晚的情形,彭輝說自己當時還有一點“僥幸心理”,想著是不是晚上隨著居民一起測完核酸,如果是陰性,就可以離開。所以,20日晚上他蜷縮在出租車里,將就了一晚。但是第二天一早,小區居委書記告訴他,“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可能需要在小區里封閉隔離14天。”那個時候,彭輝知道自己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了。
聽從安排,做好自己
中等身材,剪著一頭板寸的彭輝,不是一個喜歡怨天尤人的人。第二天,他就搬進了居委會二樓,打一個地鋪睡了一晚。“今天,書記告訴我,又在小區公建配套房內,給我找了一個地方,還拿來了新的毛巾、牙刷、牙膏和床單被褥,晚上就搬過去。這段時間,要‘扎根’在明天華城了。”
一名出租車司機沒有業務,就沒有收入。不但如此,每天200多元的租車費還要如數上交。“滯留”在小區里的彭輝一開始很為這件事擔心,好在公司知道他的特殊情況后,立刻答應免除這段時間所有的租車費。“上海這地方常常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溫暖,就像這幾天,我都是跟著居委干部一起吃工作餐,一頓飯三素一葷,吃得還很香。在明天華城,我一個親戚朋友也沒有,但在這特殊時期,感覺大家認識很久了。”
不能開車做生意,在小區里又沒有家人,彭輝決定這段時間就去做一名志愿者,為小區里的居民服務。“居委干部真是太辛苦了,核酸檢測時他們連續幾個晚上不睡覺,現在又要繼續‘掃樓’,排摸每家情況,給居民送快遞,給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食物,他們也是有家不能回的人。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一時半會兒也不能離開,就盡可能幫他們做些事情吧。”
這幾天,彭輝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幫居民開證明。“大家都在小區里隔離,不能去正常上班,很多人要到居委會來開請假證明,第一天來了幾百人。盡管麻煩,但大部分人都很理解配合,大家知道這樣安排是為自己好,也是為所有人好。”在居委會里,彭輝幫著居民們填身份證號碼,然后拿到復印機上復印,一天來來回回要幾十次。“現在居委正在招募志愿者,等招到足夠的人手,我們就會分工,大家固定負責一塊工作。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35歲的彭輝,在上海有一個女朋友,這些天女友一直說要到小區門口來看看他,給他送些日用品,他都拒絕了。“目前在小區里,東西都不缺,等天氣再涼一點,讓她給我送些厚衣服吧,我不想讓她太擔心我。”懂事的彭輝也沒有把自己“滯留”在小區的事告訴父母,只是說自己有事要出差一段時間,“老人家年紀大了,沒必要讓他們操心,等哪天確定可以離開了,我再告訴他們。”而至于25日要開張的新公司,他說,一切隨緣,該是自己的總不會溜走。
結束采訪時,彭輝告訴記者,其實小區里還有一、兩個人和他一樣,也是意外留下了。“大家都沒什么怨言,聽從安排,做好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