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23日下午,從會同縣城驅車兩個半小時,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湖南行媒體團抵達雪峰村。
媒體湖南行抵達雪峰村綜合服務中心。
2018年,湖南省文旅廳駐村扶貧工作隊進村,將文旅扶貧融合發展作為雪峰村脫貧攻堅致勝“法寶”,深挖盤活當地文化旅游資源。2019年底,雪峰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媒體團來到雪峰村,探訪當地如何以文旅融合促發展,走出精準幫扶奔小康的路子。
9月23日,細雨濛濛,媒體團成員步行到“微長征”沉浸體驗式黨課項目。一條2.5公里的“長征”道,可以“爬山”,“飛奪瀘定橋”,“渡赤水”……重溫歷史,感悟美好生活的不易。
原來,雪峰山是紅二方面軍長征途經地,雪峰村內還保留著長征路、戰壕、烈士墓、紅軍亭等。雪峰村將長征途中的重要場景“微縮”并植入其中,打造了這個創新文旅項目。今年七八月試營業期間,共接待3200余人次。
微長征旅游項目導覽圖。
不僅如此,村里在竹海修建的“竹林七賢”民宿和利用廢棄老村部改造的藝術寫生研學基地即將完工,能為游客帶來不同的體驗。同時,開展百人團隊野外露營、黨建徒步行等旅游活動,把雪峰村打造成“洪江古商城—雪峰村—高椅古村”的旅游線路重要節點。
逐漸紅火的旅游,帶富了百姓生活。貧困戶雷晚英,此前和愛人在家務農,收入來源單一,日子過得很拮據。扶貧隊發現她做得一手好菜,于是建議她做農家樂,招待游客。在扶貧隊幫助下,他們搞起餐飲,開起了民宿,沒想到一炮而紅。
“今年七月,生意最紅火,一天開了20桌?!彼χf,自己拉著左鄰右舍幫忙,才沒有“匡瓢”。良好的服務,還迎來了回頭客?!耙晃挥慰统赃^一餐之后,回去打電話預約,帶了十幾個游客來住宿,吃土菜?!痹鲩L的游客,讓她家生活越過越紅火,一年至少掙兩三萬?! ?/p>
夜幕降臨,桂花香味飄滿山村,村部前面的燈光亮了。雷晚英和姐妹們換上本民族的服裝,載歌載舞地跳了起來,舞姿明朗,笑聲盈盈,揮灑出脫貧后的歡欣和喜悅?! ?/p>
雪峰水庫。
入村口,一家雪之鋒楠竹加工扶貧車間出現在眼前。村民們把楠竹清理干凈,截段,切割,再制成各種半成品。一輛河南車牌的貨車,在裝載封裝的竹絲。司機告訴記者,一趟能載18噸,運到浙江,用來制作涼席。
雪峰村楠竹遍布,占地約6500畝。楠竹生產周期短,再生速度快。扶貧隊長梁利平告訴記者,村里雖然楠竹資源豐富,由于地勢偏遠,交通不便,無法外運,只能腐爛在地,空有寶藏卻無法帶富百姓。
扶貧隊了解情況后,和村里一起修通林區產業路9.6公里,引進楠竹加工企業,和村里的致富能人共同投資300萬建立扶貧車間,生產干簧片、竹絲、竹地板等家具制品,年產值約8千噸,年凈利潤將達80萬元。提供了42個工作崗位,包括貧困戶24人。
脫貧戶雷運禮,就在扶貧車間班。“家里要贍養兩位老人,拉扯兩個孩子,收入一直入不敷出?!彼f,為了照顧老人孩子,他結束在外務工,回到了雪峰村。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一年三四萬收入,讓他頗為滿意。“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竹加工扶貧車間。
此外,村里和扶貧隊利用雪峰村的優勢,大力發展烏骨雞養殖,扶持養牛大戶,打造“云上雪峰”貢米基地和開墾高山有機茶園等形式,形成種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多元發展產業格局,確保鞏固脫貧成果和百姓長期受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凱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