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鶴溪。唐代設望亭市,宋代設望亭鎮,鎮以亭名,一直沿用至今,是一座具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古鎮。全鎮總面積59.09 平方公里,下轄7 個行政村、3 個居委會,常住總人口8 萬余人,先后榮獲國家衛生鎮、全國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區、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等榮譽稱號。9 月25 日,一場長三角媒體采風活動在蘇州望亭鎮舉行,來自滬皖浙蘇四地的20 余家主流媒體齊聚于此,共睹北太湖旅游風景區(稻香小鎮)之美。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的稻香公園。
長三角媒體融合再發力 “四力”采訪基地揭牌
9 月25 日,長三角媒體采風蘇州望亭活動在北太湖畔順利舉辦,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的20 余家主流媒體齊聚望亭,廣泛交流、深入采風,為長三角一體化貢獻媒體力量。
望亭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浪潮,整合媒體資源與基層通訊力量,增強各級宣傳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結合群眾實際需求,組織策劃實施一系列正能量、接地氣的線下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讓增強“四力”教育實踐真正入腦入心、落地生根。活動中,長三角媒體“四力”采訪基地隆重揭牌,落戶望亭。
9 月25 日上午,長三角媒體望亭采風路線現場發布,20余位媒體記者沿著地圖,領略運河古鎮、稻香小鎮、太湖新鎮風貌,就望亭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地理、生態、環境、旅游資源等方面進行采訪和采風。
近年來,望亭立足“產業智造新空間、區域交通新格局、文化傳承新高地、生態文明新優勢”的總定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為打造鄉村振興“望亭樣本”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打造“農文旅創”樣板
北太湖旅游風景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西臨太湖,北接望虞河。景區規劃面積9 平方公里,核心面積2 平方公里,是集產業、生態、黨建為一體的開放式旅游風景區。
為了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豐富“典型江南,稻香小鎮”內涵,近年來,望亭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打造“農文旅創”融合樣板,望亭鎮以北太湖旅游風景區為載體,打造了游客中心、長洲苑濕地公園、稻香公園、“墨舍”人文民宿等旅游資源和業態,獲評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巾幗文明崗等10 余項省級以上榮譽。注重生態提升,建成江蘇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 個、蘇州市美麗村莊2 個、三星級康居村17 個。望亭鎮入選全區唯一的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
采訪中,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得知,北太湖旅游風景區(稻香小鎮)是全國四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區、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擁有“食味南河港”農家樂主題街區、紅色步道等各類旅游載體,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2018 年以來,北太湖旅游風景區已成功舉辦“美麗鄉村健康行”“農民豐收節”“稻香音樂節”等各類活動10 余場,游客總量達400 萬余人次。望亭“太湖稻城油菜花季”系列活動榮獲2018蘇州國際旅游節優秀節慶活動。
望亭“新農人”子承父業 “金香溢”大米細膩醇香
9 月25 日下午1 點多,在望亭鎮的稻田邊,當地有名的“新農人”朱赟德已經在等著大家。
2013 年,他大學畢業后,“為幫爸爸一把”的他“子承父業”。在稻米生產上,朱赟德投入了很多心血,科學種植,用心經營土地,培育土壤肥力,提高稻米品質。
作為蘇州市迎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朱赟德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他總共耕種了3000多畝水稻,“在望亭耕種的水稻有1500多畝。”在稻田邊,穿上鞋套,拿上鐮刀,記者們和朱赟德一起割稻,體驗了豐收的喜悅。朱赟德生產的大米品牌叫“金香溢”,在他的用心經營和科學管理下,“金香溢”大米的口感和品質越來越好,知名度越來越大,口碑也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和贊賞。在蘇州市迎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稻谷加工車間,已收割歸倉的稻谷散發出清香,大家忍不住捧在手里嗅一嗅,感受這沁人心脾的味道。
望亭發展勢頭強勁 融合發展表現突出
望亭地處長三角經濟區腹地,是蘇州市乃至長三角區域最富創新活力、最具投資潛力的鄉鎮之一,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典范之一。自2016 年正式啟動“產業強鎮、創新驅動、民生為本、生態優先、城鎮提升”戰略以來,望亭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不僅在產業發展方面成績優異,望亭在“農文旅創”融合發展上也表現突出。
2020 年,望亭鎮積極豐富景區旅游內涵,繼續完善北太湖旅游風景區配套設施及旅游體驗載體,啟動建設北太湖精品酒店、太湖源鄉民宿區、北太湖國際藝創基地,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展望未來,望亭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望亭建設成為社會文明、政治民主、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環境優美、人民富裕,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現代化新型中心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