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從年幼時雙耳聽力障礙,到如今考出617分的高考成績,18歲的張博聞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2歲時,年幼的張博聞離家前往合肥,沒有父母的陪伴在外進行語訓兩年;因為聽力影響英語學習,父親每天早上陪他跑步并練讀英語;高二意外摔傷住院,曾心灰意冷想過休學,但看勵志話語沒有放棄。張博聞說,未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家庭的頂梁柱。
張博聞和父母合影。(受訪者供圖)
聽力障礙佩戴人工耳蝸,兩歲離家在外進行語訓
今年18歲的張博聞是一名聽障少年,家住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浸堰村。張博聞家里有四口人,母親在家務農,姐姐在讀大學,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父親在老家維修電器。
2007年,張博聞出生,其母李幫勤回憶,兒子6個多月時,除了不說話外,日常也有不一樣的表現,“比如在他后面搖動撥浪鼓,他都不回頭?!?/p>
發現異常情況后,李幫勤夫婦帶著孩子前往合肥的醫院檢查。“兩只耳朵聽力很低?!崩顜颓谡f,聽到檢查結果后,她暈過去了,“天都塌下來了,怎么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們給孩子裝上了助聽器?!按髁肆鶄€月,我們發現他對聲音方面有一定的感知,但還不開口講話?!崩顜颓谡f,于是她再次去醫院,醫生說可以給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但是大約20萬的費用讓李幫勤夫婦犯了難。
好在最后在各方幫助下,2009年,張博聞成功做了人工耳蝸。
三個月后,不到兩歲的張博聞就來到了合肥一家語言康復中心。在這里,他度過長達2年的語訓時光。
那時,每隔半個月,李幫勤從六安老家乘坐大巴車前往合肥,帶著奶粉以及生活用品,“每次從合肥離開,我要等他睡著偷偷走,不然他會哭很久。”
付出得到了回報?!八诤戏收Z訓三個月后,學校正好帶著孩子們來六安春游?!崩顜颓谡f,孩子在一處景點突然說:“媽媽你看!”李幫勤十分激動。
2011年底,從合肥語訓結束后,張博聞回到了六安老家。
父親每天陪跑練讀英語,克服聽力困難提前到校早讀
“從合肥回來后孩子基本可以正常與人溝通,于是我們就給他找幼兒園,希望他能接受好的教育?!睆埐┞劦母赣H張德軍告訴記者,在他們心里,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讀書,所以沒有考慮讓孩子去特殊學校。
十多年的求學之路,對于張博聞而言并不容易。
小時候的張博聞在練習書法。(受訪者供圖)
上課時如果老師將話筒拿掉,或者學生講話聲音大,張博聞就聽不清楚老師講課內容。為了克服聽力影響,張博聞會盡量多看多記筆記,課后再研究,或者和同學老師交流。每天清晨,他會提前10分鐘去教室早讀,戴著人工耳蝸坐在座位上反復背誦閱讀。
英語科目是張博聞覺得最難的一門學科?!罢Z言學習講究聽說讀寫?!睆埐┞勌寡?,聽力受限直接影響后續的讀和寫能力。到了初中,學習節奏加快,學習英語對他而言更加吃力,“我把聽和讀跳過去了,平時就是寫,但是這樣對英語考試聽力部分會有影響?!?/p>
張德軍也發現兒子英語學習方面的困難。為此他從網上買了英語音標卡片,每天早上陪著兒子跑步歇息途中,帶著孩子讀英語,“他讀我聽,有不對的地方糾正他,我高中還是英語課代表,學習挺好的?!睆埖萝娦χf。
曾因摔傷住院想過休學,一遍遍看勵志標語不放棄
張博聞說,高二上學期一次體育課他意外摔傷,住院手術前后共38天沒有去學校上課,“落下很多課程,當時覺得自己趕不上了,心里有點心灰意冷,產生了休學一年的打算?!?/p>
在老師和父母的鼓勵下,他放棄了這個想法?!案赣H一直勸我,讓我去跟著大家一起學習?!彼貞浀?,當時做完手術第一次回到學校,到了班級門口,猶豫是否進去,“但是同學和我打招呼,關心我,使我有勇氣邁進那個門?!?/p>
高二那年意外摔傷,張博聞出院回家后暫時不能久坐,只能趴在床上寫作業。(受訪者供圖)
“落下很多課程,我會利用課余時間去問老師?!睆埐┞務f,他自己在網上看網課,有不懂的內容就去問同學和老師,利用中午和晚上的空檔時間去學習。
“因為做手術,他坐不了,只能躺著,所以剛開始回學校那段時間他帶著椅子,躺在椅子聽課。那半年時間他不敢考試,怕自己成績落后。”張德軍說。
“挑戰就是機會,突破就是成長”“讓結局不留遺憾、讓過程更加完美”……在張博聞家中,記者看到墻壁張貼著鼓勵性的標語。
“高考前的幾次聯考,我的分數起起伏伏很大,爸爸找了勵志話語,鼓勵我。”張博聞告訴記者,除了張貼在墻上的標語外,父親還手寫了有些話語:“莫生氣,不急躁”“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自信、瀟灑、做自己”……記者看到,一張張紙條上,工整地寫著一些勵志文字。
李德軍告訴記者,作為父親,他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和心態,“我通過這種方式給他打氣,將這些話寫下來貼在他的房間,每天讓他看一眼。”
張博聞父親寫給他的勵志文字。 余康生 /攝
今年高考,張博聞考出超過本科線156分的好成績。對于這個成績,父母也十分高興。
其實在張博聞心中,一直有學醫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攻克聽力障礙的問題,不用再戴著人工耳蝸,“我還是想要媽媽給我的耳朵?!?/p>
這些年,父母對他的關心和付出,張博聞都記在心里。張博聞向記者回憶,小時候他曾看到爸爸受傷,他感受害怕和難過。他告訴記者,未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承擔家庭的責任,“等父母老了,我希望能成為這個家里的頂梁柱?!?/p>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