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從傳統科研院所到高科技企業集團,從國際“跟跑者”到行業“領跑者”,7月5日,“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走進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研院集團),探尋其72年在玻璃新材料領域書寫的創新傳奇,見證中國玻璃產業的華麗蛻變。
中研院集團成立于1953年,經過72年的深耕細作,現在已匯聚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先進玻璃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成為中國玻璃新材料研發的核心“策源地”。一系列“中國首創、世界第一”的突破性成果,讓中國玻璃技術和產業在國際舞臺上實現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當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位于安徽蚌埠的中研院集團,展廳內一片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格外引人注目。它薄如蟬翼,厚度約為普通A4紙的三分之一,卻能承受百萬次以上的彎折,柔韌性與耐用性驚人。
超薄玻璃
這款超薄柔性玻璃不僅具備可彎曲折疊特性,還保留了玻璃耐高溫、硬度高、透過率高、氣密性高、平整度好等優點。中研院集團先進玻璃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介紹,目前該柔性玻璃已廣泛應用于折疊手機、卷軸電視機、柔性醫療檢測裝備等產品領域。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背后是研發團隊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們在配方研發、生產線設計、良品率提升等環節突破重重困難,成功打造出“高強玻璃—極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全流程工業化產業鏈,使我國在柔性玻璃領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
作為科技研發“國家隊”,中研院集團以“三鏈融合”發展模式為驅動,持續推出創新成果。除超薄柔性玻璃外,發電玻璃、藥用玻璃等一大批“中國首創、世界領先”的產品也相繼問世。2024年年底,中研院集團與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世界首片8.6代OLE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正式下線,打破了我國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生產瓶頸,為實現OLED顯示產業鏈自主可控、推動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一片薄如蟬翼的超薄柔性玻璃,到國家級創新平臺的高瞻遠矚布局,中研院集團正以創新為引擎,在玻璃新材料領域加速奔跑,為中國玻璃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