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山河銘記∣百歲抗戰老兵鄭志龍:烽火歲月鑄忠魂,家國情懷永不忘

大皖新聞訊 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事,如閃耀星辰,照亮歲月長空。今年已99歲的蚌埠市退役軍人鄭志龍,就是這樣一位值得被山河銘記的英雄。從烽火連天的抗日戰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征程,他的人生處處鐫刻著忠誠與奉獻的深刻印記。

鄭志龍老人敬軍禮

青年參軍,投身保家衛國征程

鄭志龍祖籍在安徽宿縣溝西村,1944年9月,正值新四軍第四師恢復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時期,他毅然加入革命隊伍,成為第9旅第26團三營七連的一名戰士。在攻打懷遠木城圩偽軍韓金山部的戰斗中,他不幸負傷,后在四師后方醫院治療康復,轉任部隊通訊員,之后又調任新四軍第七師第19團通訊員。

此后,鄭志龍還擔任過團部警衛員、華東后備兵團警衛員、炮兵第19團副排長等職務,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功績,但他的歷次作戰經歷都刻骨銘心。

新中國成立后,鄭志龍繼續在炮兵第19團任職,擔任排長;1954年11月,任福建軍區護航炮三營一連副連長;1959年8月,任步兵守備第9師參謀等職。1963年4月轉業后,他在地方工作,曾先后擔任懷遠縣供銷合作總社宣教股長、縣服務公司股長和副經理等,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直至1987年12月光榮離休。

鮐背之年,身體康健熱愛生活

在蚌埠市懷遠縣城南大街青龍橋的百貨公司宿舍,一棟三層樓的二樓東側,鄭志龍與照顧他的小女兒鄭紅艷一家生活在此。得知記者要來采訪,已99歲高齡的他早早在門口等候,還特意戴上帽子整理形象。盡管頭發稀疏,牙齒完全脫落導致口齒有些不清,但交談時言語間依舊中氣十足。

鄭志龍老人同女兒女婿閱讀報紙

鄭紅艷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父親鄭志龍雖已鮐背之年,卻始終保持著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天一亮,他就準時起床,在陽臺上踢踢腿、扭扭腰,進行半小時的鍛煉,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早餐后,他會下樓遛彎。中午小憩一個半小時,下午太陽西斜時再次出門散步,晚上6點半便早早休息。

如今99歲的他,除了不能做飯,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每天至少下樓兩次。平日里,他還喜歡打掃門口公共區域的衛生,步履間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熱心打掃室外衛生

精神傳承,紅色家風潤澤后人

鄭紅艷回憶,小時候上小學時,她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是浴血奮戰的老兵,心中滿是驕傲。長大后,轉業到地方工作后的父親,常常向子女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孟良崮戰役。當時作為通信員的鄭志龍,在戰役中不幸負傷,左手臂被子彈貫穿,腿部也被彈片劃傷,不得不轉移到村落休養,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悉心照料,感受到軍民魚水深情。傷愈后,他毅然重返戰場,繼續戰斗不息。每次講述這段經歷,父親都記憶猶新、說得十分清楚。

2016年母親離世后,照顧父親的重任便落在鄭紅艷和大哥肩上,二人輪流照顧,半年一換。離休以后的鄭志龍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每年都會參與懷遠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組織的清明祭掃和春節座談會,這些活動仿佛是他與往昔戰友、那段崢嶸歲月的特殊聯結,傳遞紅色基因。

在子女們的印象中,鄭志龍是個極其嚴肅的人,“嚴格、嚴厲、嚴肅”的“三嚴”形象深入人心,而老人家的家教也一直影響著子女們的一生。

采訪結束后,當曾是軍人的記者向他敬禮時,老人會下意識地毫不猶豫回禮。那一刻,從軍的印記和軍魂在他身上依舊熠熠生輝。

曾為軍人的記者向老兵敬禮,老兵回禮。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許巧 朱永鑫

編輯 何錢源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棋牌| 灵宝市| 增城市| 霸州市| 固镇县| 万年县| 郸城县| 手机| 河池市| 五台县| 新野县| 伊宁市| 长乐市| 恩施市| 灵寿县| 连南| 鹤岗市| 武宁县| 宜都市| 巨野县| 精河县| 泊头市| 靖州| 马关县| 祥云县| 钦州市| 仁寿县| 遵义市| 安徽省| 邹平县| 苏尼特左旗| 霍州市| 阳西县| 阿克苏市| 内江市| 建昌县| 封开县| 锡林郭勒盟| 西藏|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