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褒獎,還是對所有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并肩奮斗伙伴的禮贊,是這個時代賦予青年最好的饋贈。”五四青年節前夕,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韓東成在領取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時說道。
自2016年起,這位中國科大走出的創業者率領團隊勇闖“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科技無人區,打破國外壟斷,并實現了技術的轉化應用,成功走出了一條國產自主創新的道路。如今,東超科技不僅逐漸成為虛擬現實技術的領軍企業,更讓中國創新在元宇宙賽道綻放異彩。
創業起步:以青春熱血點亮追光夢想
2016年的一個晚上,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研一的韓東成與同窗漫步科學島蜀山湖大橋,一個改變命運的構想浮出水面,“那天晚上,我和研究生同學一起暢聊,討論理想探討未來,也就是在那時,創業二字陡然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有了創業的想法,韓東成和同學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我們看好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那是光學與算法的結合,也是人機交互方式的一次革新。”
創業之初,為了解決啟動資金的問題,韓東成和創業團隊拿出一直沒舍得花的兩萬元獎學金,購置拍攝裝備,做起拍畢業照的生意。他帶著團隊跑遍合肥各大高校。短短4個月就為創業積累了18萬元啟動資金。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韓東成團隊的追光夢,正在一步步邁向現實。
2016年,東超科技正式在合肥高新區注冊成立,韓東成和他的伙伴們毅然投入到了“九死一生”的創業浪潮。
技術攻堅:突破“無人區”的創新突圍
“想要達到空氣成像效果,首先需要光場重構,即將所需光線在空氣中重新匯聚再發散。”韓東成團隊實現空氣成像的技術思路看似不難,但要做成可交互的產品,卻并非易事,而研發具有負折射功能的新型材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歷經成千上萬次的嘗試,韓東成和團隊終于在2017年底實現重大突破,研發出國內第一塊具有負折射功能的新型材料“負折射平板透鏡”。
產品雖然有了,可市場反饋卻不佳。在研發成果受到冷遇的同時,團隊也出現了問題。公司里的成員都是自己的同學,畢業將至,就業的壓力讓研發團隊兩名核心技術人員決定另謀高就,研發團隊遭受重創。
“只有讓團隊成員吃飽了,大家才有干勁搞研發。”就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合肥高新區伸出了援手。“當時,我帶領創業團隊參加‘合創匯’路演,受到很多投資人的關注,最終獲得合肥高投的800萬元天使融資,讓公司的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有了第一筆融資,韓東成繼續加大研發。而新的研發成果和過硬的技術,又讓韓東成爭取到更多的資金。多輪融資到位,更加促進企業全力攻克技術難題。專利申請、建生產線、擴產能、多輪融資……東超科技逐漸邁入發展快車道,并成為國內唯一能夠自主生產和掌握“等效負折射平板透鏡”核心技術的企業。
成果轉化:以科技賦能“中國制造”新圖景
創業九年來,韓東成帶領公司技術團隊深耕“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研發,在光學設計、材料開發、人機交互等多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車載領域,除了與國內超40家主機廠、一供廠商達成合作,我們還在高鐵上突破性地開展了應用。”韓東成介紹,近年來,東超科技的商業化進程迎來多項突破,搭載非接觸控制終端產品,已經在高鐵CR450實車進行路試,并通過6—12個月路試期,未來將全面應用。
在醫療健康領域,東超科技研發的非接觸式智慧手術室、非接觸式智慧門診解決方案,已在全國近100家醫院應用。其中,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引入“非接觸式可移動術中閱片系統”,并首次為患者完成脊柱側彎矯形手術,“這也是全球首例將該項技術應用于骨科手術當中。”另外,東超科技還與GE、邁瑞等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其中,與邁瑞聯合就非接觸超聲設備開展共同研發,目前已完成產品打樣,正在進行醫院場景臨床測試。
2025年2月中旬,東超科技的非接觸式垃圾分類智能柜在高新區悅湖山院小區落地投用,使其產品在民生領域進一步推廣。“高新區支持我們打造示范性應用場景,讓企業的技術成果就地轉化、就地應用。”目前,非接觸式垃圾分類智能柜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
榮譽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韓東成表示,他將始終牢記囑托,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在勇當“兩個開路先鋒”中擔當青年責任,繼續努力寫好科技創新的“青春答卷”。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張亞麗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