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孫村鎮附近的癩痢山巖石下,可能藏著人類終極問題的答案。4月16日,來自"2025全國主流媒體行"采訪活動的記者實地探訪了安徽省蕪湖市繁昌人字洞遺址。這是目前歐亞地區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時期早期文化遺址之一,也是目前亞歐大陸已知時代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存。
人字洞遺址位于蕪湖市繁昌區孫村鎮西北2000米的瘌痢山西南坡,因洞穴剖面呈"人"字形,故命名為"人字洞"。人字洞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初期,距今256萬-220萬年。
據介紹,人字洞遺址發現于1998年5月,國家"九五攀登專項"安徽課題組來此調查,采集了大型靈長類原黃狒化石等一批重要標本。至今,人字洞遺址已經過13次大規??脊虐l掘,將中國古人類生存時間推到了距今200多萬年前,為亞洲是早期人類起源地區之一提供了重要依據。
記者在現場看到,人字洞遺址的發掘面積并不算大,發掘成果卻十分豐碩,共出土石制品、骨制品200余件。
"石制品多為小型,以刮削器為主要類型,比我國已知的更新世初期石制品顯得粗糙、簡單和原始。"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現場還出土了骨制品幾十件,其中打擊骨器的出現說明了人類使用工具原料呈多樣性。
令人驚訝的是,同時發掘出的脊椎動物化石十分豐富,包括哺乳動物種類如靈長類、嚙齒類、食蟲類、食肉類、長鼻類、奇蹄類、偶蹄類,還有龜鱉類、鳥類,共計有脊椎動物化石標本8000余件、近80種。"在人字洞里出土了中華乳齒象的完整骨架,這也是目前人字洞遺址的‘鎮館之寶’。"
最新的考古發掘中,在人字洞旁的東裂隙又發現了獴科化石新種——繁昌獴。"可以說明百萬年前長江下游南岸的繁昌地區的氣候環境較好,相對溫暖。也證實繁昌地區是現生東南亞物種重要的起源地。"該工作人員介紹道。
目前,人字洞遺址已成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利用好這一重要文化資源,2023年3月,《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復通過。2023年,經過一年的謀劃,人字洞主題公園項目正式啟動。主題公園規劃面積約1900畝,項目擬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科普區,二期建設科考區,三期建設主題科技體驗區,總投資約30億元。
記者了解到,人字洞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還在繼續。人類起源的密碼,或許可以從這里找到更多答案。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徐琪琪 孫芮 江振煥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