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7日,記者從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安徽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實施。《行動方案》明確,到2030年,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成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此外記者了解到,安徽將建設一批國家級平臺,為“人工智能+”提供創新源頭動力。
著力實施四大專項行動
安徽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出臺的《行動方案》明確行動目標是,經過三年努力,安徽要實現底層能力建設保持領先、應用滲透率大幅提升、產業生態基本成型、融合應用集聚成勢,到2027年,安徽人工智能向實體經濟和社會服務滲透加速,成為引領產業提質降本增效、社會服務便捷普惠高效的重要手段。到2030年,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成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行動方案》明確主要任務以模型、算力為基礎,以應用賦能為導向,以創優生態為支撐,以安全發展為保障,著力實施底層強基、融合應用、生態構建、安全筑底四大專項行動。在融合應用專項行動中,深度賦能制造業,推動智能汽車、新能源、智能家電等安徽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賦能教育、醫療等民生剛需領域,打造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并實現產業化。打造合肥都市圈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長江(安徽)經濟帶“人工智能+制造”、皖北地區“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和皖南地區“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應用集群。
此外,《行動方案》明確,制定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專項工作舉措,強化生態聚合,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導區,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覆蓋行動。
建設一批國家級平臺
《行動方案》明確,以《行動方案》為總綱,全省上下將形成1個《行動方案》、N個行業應用專項方案和X個區域發展專項方案的“人工智能+”推進體系。
《行動方案》主要有“四個亮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算力底座,支持模型底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一批國家級平臺,為“人工智能+”提供創新源頭動力。以場景創新為牽引,推動企業、政府、高校院所等開放更多場景機會,塑造細分行業領域融合應用典型案例,為“人工智能+”打造應用示范標桿。
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作用,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引育壯大一批生態企業,為“人工智能+”構建協同發展生態。以自主可控為保障,加快安全技術研發和應用,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社會監督的監管體系,為“人工智能+”筑牢風險防范根基。
國家級“示范工廠”數量全國第2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安徽工業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以及前沿研究機構已經創新研發了一批專業大模型,如“知了”工業品集采、“靈芝”設備運維、“玄視”電力行業視覺識別、國創星云GPT等,豐富了產品供給。匯聚了大量工業數據,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70個,其中國家級雙跨平臺3個、國家級特色平臺22個,重點平臺設備及點位連接數1023萬,推動全省雙跨型、區域型、行業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行業數據集,匯集了大量工業數據。
此外,聚焦“4433”萬千億制造業產業體系,安徽推動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產業基礎好、應用場景多的行業率先應用,支持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升賦能制造業水平。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省級智能工廠249個、數字化車間1266個,爭創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個,居全國第2位。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張亞麗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