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4年的光陰,500多萬公里的里程可以環繞赤道125圈,這兩個既尋常又夸張的數字卻同時出現在全國三八紅旗手、省人大代表、重卡司機謝琳的身上。34年間,拉的貨在變,走的路也在變,但謝琳卻像騎士一般和忠誠的老伙伴——一輛長17.5米、寬3米、高4米的重型卡車一塵不變的往返于新疆與長三角之間,500萬公里綿延的車轍如同臉上的皺紋仍在不斷延續,全國三八紅旗手的榮光也將在滾滾車輪上繼續閃耀。
一人一車奔波在祖國大地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卡車司機群體中,男性占比95%以上,女性卡車司機屬于絕對的少數派。為何會選擇成為一名貨運司機,是許多人見到謝琳時都會提起的問題。“熱愛”是謝琳給出的答案,但是簡單的兩個字背后卻藏著許多童年的回憶。
謝琳告訴記者,對于駕駛的熱愛始于父親的影響,早年父親從部隊轉業回鄉后便在安徽省宿縣地區水泥廠,只要一放學年幼的謝琳便會往父親廠里的車隊跑,“父親本身是鉗工,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對機械也很感興趣,一有時間就和車隊的師傅們在一起鼓搗著汽車,可能緣分就是從那時結下的。”
除了父親的影響,藏在心底的“女俠夢”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生根發芽。謝琳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小時候的她就很愛看武俠古書,《岳飛傳》《三俠五義》《楊家將》還有金庸的小說都是謝琳小時候的精神食糧,“所以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快意瀟灑、一人一馬浪跡天涯的英雄人物。”從小說回到現實,成為一名貨運司機一人一車成了謝琳實現小說里浪跡天涯的現實版平替。1995年,謝琳用攢下的錢去考了駕照,而拿到駕照后的謝琳第一時間便是去買了一輛二手解放牌貨車。
剛入行時,謝琳主要在淮北拉煤,隨著煤炭效益下降,她走出家鄉,選擇了最難跑的長途。從江浙到云貴川,再到廣州、海南,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她一個人奔馳在路上。2003年,謝琳和二弟謝金宇一起從長三角地區往新疆送貨,而一踏上這片土地她就徹底愛上了這里,此后的20年,她成為了一名專跑新疆貨運線的司機,每次一人一車奔馳在茫茫沙漠中時,她都覺得無比輕松,“我愛這里的遼闊與原始的生命力,筆直的公路將黃色的大漠劈開,當我手握方向盤聽著音樂穿行其間時就有一種擁抱大地的感覺。”
謝琳告訴記者,“這20年,車走的路在變,車拉的貨在變,沿途的風景也在變。”一開始她拉的訂單多以小家電為主,從2014年開始,用于光伏發電的太陽能板成了車上的“常客”。謝琳在談及這些時也充滿了驕傲,“新疆的光伏電站、風力發電項目越來越多。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都是我親眼所見、能夠感受到的。”
曾身陷無人區,路過摩托車隊伸出援手
常年在路途中和謝琳相伴的不止有四季變換的美景,還會有惡劣的天氣、堵車和各種突發的狀況。而2016年的一次遭遇,則讓謝琳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謝琳向大皖新聞記者回憶到,當時駕車途經西藏阿里的無人區,她駕駛的卡車的渦輪增壓機突然壞了,人和車被困在了馬攸橋檢查站50公里遠的荒野上。“我當時第一時間撥打了4S店的救援電話,但對方告訴我配件要從拉薩運來,最快也要三四天。”即使今天回想起來謝琳依然感到后怕,等待到第三天救援仍然沒到,加上高原反應她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雖然帶了泡面但帶的水第二天就喝完了,那種情況下干硬的泡面卡在嘴里硬是沒法往下咽。”謝琳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她當時拎著水瓶站在馬路中間,風大又冷,遇到經過的貨車就招手,但路過的車輛大都是當地人在附近一帶跑短途,隨車沒帶補給。
等待配件送來的第四天,謝琳感覺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她全身都在打著冷顫窩在駕駛室里“奄奄一息”,就在這時卻遇到了一支自駕前往阿里的摩托車隊。謝琳回憶,“他們不是專業摩托車團隊,像是退休后騎車環游旅行的。他們每個人都用瓶蓋給我接了一杯水,可以說是救了我的命。”這次遇險后,謝琳曾多方打聽那幫摩托車友們,她托當地警察幫著找,但一一詢問后卻并沒有找到,這也是她一直以來留在心底的遺憾,“只記得當時最后一個摩托車的車尾巴上插了一個旗子,上面寫著‘湖北武漢’。”
在無人區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經歷,也數次讓謝琳產生動搖,甚至想到回去就把車子賣掉,再也不出來跑車了,但這種情緒往往持續不了幾天,對廣袤大地的向往總是讓她“好了傷疤忘了疼”。
用詩意驅趕枯燥
每年春天氣候轉暖,謝琳便會在她的駕駛室里放上一盆多肉,“我覺得女性嘛無論一個人多么堅強,也需要花花草草來裝飾一下。”對于為何選擇多肉植物,謝琳告訴記者,“我覺得多肉就是一種很堅強的植物,你把它放在那也不需要精心的照料,記得是澆點水它就能很好的生存著。”在謝琳看來,人也應該向多肉一樣,即使環境再艱苦,但只要抓住一絲機會就要努力的生活下去,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除了一盆多肉陪伴,謝琳還有一個興趣從孩時便一直伴隨著她,“我喜歡聽書。”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謝琳卻格外的愛書,《基督山伯爵》《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論是武俠小說還是國外名著都在謝琳的書單上,“有時候我甚至會反復的聽,甚至會因為書中的情節而感動落淚。”謝琳告訴記者,在聽書時她會幻想自己穿越到書中,心里也會騰起“仗劍天涯”的豪爽和快意,“而當我行駛在杳無人煙的戈壁、荒漠時我便成為一名獨來獨往的大俠,這時心中的孤獨或是枯燥便會一掃而空。”
為女性卡友發聲
奔波在路上的謝琳同時也是一名全國三八紅旗手和省人大代表,她深知吃口熱飯,喝口熱水,洗個熱水澡,對于常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基本款”,但對長年累月奔波在路上的貨車司機來說,卻是難得的高端享受。謝琳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貨車司機常年奔波,一方面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另一方面要保證所拉的貨物安全,大家常常休息不好。”謝琳說,很多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園區都有“司機之家”,讓貨車司機有了溫暖的港灣,“希望‘司機之家’能夠輻射到更多偏遠的地區,讓更多的貨車司機能夠睡個安心覺。”
而作為一名女卡友,她還格外關注謝琳女性運輸人的艱辛之處,她曾多次呼吁希望能在高速服務區的“司機之家”設立專門的女性衛生室、女性專用淋浴間等,滿足女性運輸人在工作途中的衛生需求。她還希望社會各界多關愛女性的身心健康,設立婦女心理咨詢熱線,成立“傾訴室”等,緩解疏導女性的心理壓力,讓女性運輸人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實習生 童春薇(受訪者供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