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月下旬,江西彭澤縣楊梓鎮敬老院門前,穿戴一新的70多歲老人方某某,被弟弟緊緊地擁抱,喜極而泣。這一刻,在外漂泊了15400多個日夜的方某某,終于得以歸鄉。這是近日發生在江西彭澤縣一家敬老院內的感人一幕。
救助:流浪“無名氏”被暖心安置
時間回到2022年9月,東至縣龍泉鎮壤塘村發現一名虛弱聾啞流浪老人。東至縣救助站工作人員迅速介入,因無法溝通,隨即將老人接到救助站臨時安置照料。
面對“無姓名、無語言、無身份”的三無困境,救助站迅速通過全國尋親網、DNA比對等技術手段展開尋親。同時在皖贛交界鄉鎮沿線摸排走訪。然而,3個月過去了,尋親依然無果。根據相關政策,2022年12月,東至縣民政局為老人落戶,取名“東龍泉”,并將其納入特困供養保障,安置在龍泉鎮敬老院安享晚年。
轉機:血樣比對破譯身份之謎
2025年春節后,東至縣救助站在公安部門的積極協助下,再次為“東龍泉”取血樣,通過全國公安信息庫DNA比對,發現老人與江西省彭澤縣楊梓鎮的李姓和方姓居民分別存在家系關聯。
這個好消息讓救助站工作人員振奮不已,第一時間組織實地走訪、逐一排查、多方聯系,最終確定“東龍泉”為彭澤縣楊梓鎮人。在彭澤縣救助站的協助下,成功聯系上了“東龍泉”60多歲的弟弟方某。
回家:跨越半個世紀的團聚
據介紹,方某某生于1951年,患有先天智力、聾啞殘疾,走失42年,家人曾四處尋找,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沒想到,哥哥還活著!謝謝你們,不僅收留他,把他照顧得這么好,還幫他找到了家,讓我們有生之年還能團聚。”方某某的弟弟一一握住東至縣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手感激地說。
據悉,近年來,東至縣救助站累計救助流浪乞討及各類臨時遇困人員760人次,開展各類尋親服務53人次,幫助16名“無名氏”與家人團圓。“每個流浪者和無名氏的背后,都有一個心碎的家庭。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和民政擔當,讓更多無名氏得以安置終老,讓更多流浪者與家人團聚”。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通訊員 丁滿蓮 趙軍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