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祁門縣隆重舉辦了“非遺靚東街 梅城鬧元宵”系列活動,非遺民俗與元宵“派對”相互交融,為市民和游客朋友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圍繞祁門最具古韻的“街、巷、屋、畔”四個地標,演繹著“梅城魚龍舞”“東街趕大集”“大屋品好戲”“江畔共祈福”四個文化活動篇章,各篇章內的子活動豐富多彩,既彰顯了祁門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又將傳統元宵節浪漫氛圍感拉滿。
“咚咚鏘、咚咚鏘”,鑼鼓喧天、器樂合鳴,下午1時許,熙熙攘攘的街道熱鬧非凡,元宵節的喜慶氣氛蔓延開。目連戲、儺舞、采茶撲蝶舞、十番鑼鼓、打蓮湘、徽州腰鼓等祁門縣非遺隊伍沿著街道給市民送歡樂送祝福,他們身著多姿多彩的古裝,手持獨特的道具,向市民們展示著非遺的獨特魅力,傳播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有著千年歷史的祁門縣文化古城——東街歷史文化街區已是游人如織。燈展區、非遺市集、美食小吃攤讓昔日寧靜的古巷頓時活躍開來,祁門縣東街歷史文化街區像一塊巨大磁鐵吸引著八方游客。看燈、賞非遺、吃美食、打卡網紅點,好看、好吃、好玩的,“一網打盡”。這邊看完憨態可掬的儺面具,體驗制作可愛有趣的小魚燈,那邊嘗一口糯嘰嘰的湯圓,吃上一塊非遺肉絲糕,再去喝一杯滾燙的“紅茶奶茶”,品一口“徽州米酒”,意猶未盡時還要帶回點可以咬文嚼字的“嵌字豆糖”,松脆爽口的苞蘆松,祁門元宵節的過法就是這么“嗨”!
舞龍起源于中國傳統的龍圖騰崇拜和祭祀活動,歷史悠久,在表演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人們通過舞龍,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祝福送到千家萬戶。
本次活動最精彩的“嬉戲”要數晚上的舞龍,兩條長龍在“梅城”(祁門縣城)“一路狂歡”,向沿街的觀眾“賀歲”“拜年”“祈福”。龍珠飛舞、龍頭翻轉、龍身騰挪、龍尾搖擺,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镲聲,觀眾的歡呼聲、叫喊聲,祁門縣城瞬間沸騰開,把整個元宵活動推向高潮,直戳元宵節的一個“鬧”字。
祁門縣城中心路口處,兩條龍在此匯合,雙龍首尾相銜,盤桓纏繞,龍身上的彩燈熠熠生輝,鼓點急而驟,龍身騰挪,彩球高懸,雙龍戲珠。花燈隊伍也蜂擁而至與雙龍共同舞動“梅城”。此時萬人空巷,祁門縣城呈現一片歡樂的海洋。
夜幕下的東街古色古香、氣韻幽深,屋檐下、墻體上、廊桿上懸掛的大紅燈籠次第亮起,整個街區籠罩在朦朧而溫馨的氛圍中。身著漢服手持團扇的少女們提著花燈開啟漫游東街喜樂游玩,歡聲笑語回蕩在古街的每一個角落。
在歷史文化街區的“祁紅客廳”“萬家大屋”“洪家大屋”門口和廣場上演的三出好戲“國風戲韻”“古風雅集”“喜鬧元宵文藝演出”,為節日的古街增添了風雅元素,為市民游客、戲迷朋友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元宵文化盛宴。演員們婉轉的唱腔在古巷中回蕩,吸引著路人駐足欣賞。
此外,元宵節活動當天還設置了元宵燈謎、福字比拼、詩詞接龍、祈福長廊等豐富多彩的互動環節。市民游客在賞燈猜謎、品嘗美食的同時,還能親身參與詩詞PK、體驗傳統書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賦予元宵節更多亮色,此次活動精心策劃了“江畔‘祁’福”放河燈活動,為元宵節的浪漫再添錦鯉。
放河燈在目連戲中就有,目連戲通過放河燈演出情節,弘揚傳統孝文化,傳遞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回報之情。市民游客們將寫著殷殷祝福或是詩意小箋的一盞盞小花燈,投放在閶江水面,小花燈隨著波光粼粼的閶河之水游向遠方。燃燈照光明,歲歲保平安。五千年的祈愿與新時代的愿景,正在這千盞的燈光里悄然對話,河燈與岸上的龍燈交相輝映,烘托了祁門元宵節的喜慶熱鬧。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通訊員 汪鑫玲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