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作為引江濟淮二期工程的骨干供水工程,合肥水源工程項目將在合肥境內實現“引江濟淮”與“淠史杭灌區”兩大工程的歷史性牽手。日前,大皖新聞記者走進合肥水源工程項目,看到這一工程正在加快建設。
機器人焊接大型壓力鋼管
一臺臺機器人化身“主力軍”
春寒料峭,走進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合肥水源工程的綜合加工廠,一臺臺“聰明”的機器人化身“主力軍”,機械手臂靈活流暢地運作,精準地完成每一道鋼筋加工工序。隨著自動化鋼筋加工設備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鋼筋加工的產能,加工成品尺寸精確,設備安全性能高,降低了機械傷害的風險。
在項目壓力鋼管智能制造加工廠,現場正在繁忙地制作長達數百米、最大直徑4米的壓力鋼管,焊接機器人揮舞著鋼鐵懸臂,精準無誤地對著一道道管道焊縫進行焊接作業,整個過程行云流水。
科技的力量讓水利工程建設“插上了翅膀”,實現了工程建設水平質的飛躍。
俯瞰江淮運河與淠河總干渠交匯
據介紹,目前合肥水源工程已完成取水箱涵、前池、站身、輸水箱涵以及出水口等水工結構工程,現正進行土方回填及輸水壓力鋼管安裝。“已完成約75%的混凝土澆筑任務,工程正在加快實施。”項目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計劃2025年3月完成主體鋼筋混凝澆筑及輸水壓力鋼管安裝等主要節點,壓茬推進設備安裝作業,保障工程2026年4月完工。
“江淮淠湖”四水互通互濟
引江濟淮二期工程以城鄉供水為主,結合灌溉補水,為區域應對供水安全風險、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條件,于2020年納入全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項目。2023年8月獲水利部批復,批復工程總投資203.17億元,施工總工期60個月。
俯瞰正在建設的合肥水源工程
二期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輸水干線工程、骨干供水工程兩大部分。工程范圍涉及安慶市、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滁州市、阜陽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等9市33個縣(市、區)。輸水干線工程主要布局建設沙潁河線、渦河線和淮水北調擴大延伸線3條輸水線路。骨干供水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水廠水源、取水口門的建設及管道工程。
合肥水源工程屬其骨干供水工程,由取水口門、前池、小廟提水站、輸水壓力鋼管、輸水箱涵、出水口、附屬設施等組成,概算投資9.3億元。合肥水源工程建成后,將在合肥境內實現引江濟淮與淠史杭灌區兩大工程的歷史性牽手,形成“江水、淮水、淠水、湖水”互通互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具有保障合肥供水安全、增強農業抗旱能力和補充河湖生態用水等綜合功能。
2027年12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記者從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引江濟淮二期工程計劃2027年12月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目標;確保2025年底前完成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的目標。
據介紹,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二期工程(水利部分)已完成投資81.11億元,占總投資203.17億元的39.92%。其骨干供水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合肥大官塘和五水廠供水工程、合肥水源工程、阜陽太和界首臨泉供水工程、廬江水源工程,以及新建、擴建、改造15座取水口門工程。目前,除廬江、淮南4個取水口門工程計劃2025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外,其他工程都已開工建設。
引江濟淮二期工程是全省現代水網骨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釋放引江濟淮工程在優化水資源配置、農業應急抗旱、城市備用水源、河湖生態保護中的巨大潛能,為區域應對供水安全風險、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條件,為推動安徽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通過二期工程建設,能夠實現引江濟淮工程既定的總體供水目標,為“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提供源頭活水,解決沿淮淮北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完成水源替換助力皖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區治理。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實習生 方琦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