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春節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傳統村落過大年”系列活動。安徽省作為14個代表省份之一,積極參與其中,以“多彩中國年”為主題,各市縣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全國游客展示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
瞻淇村魚燈隊表演。余康生/攝
夜幕降臨,歙縣瞻淇村鑼鼓喧天,大小不一的漁燈跟隨燈影蜿蜒而出,宛若游龍,點亮了古村的夜空。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游客們紛紛駐足拍照,記錄下這充滿年味的瞬間。
皖南山區歙縣瞻淇村,漁燈文化傳承800余年,卻一度因村集體薄弱、人才流失陷入沉寂。2021年,駐村第一書記牛桂茼帶領村兩委“破局”,通過黨建引領重塑班子凝聚力,并挖掘瀕臨失傳的漁燈技藝。2022年春節,村民在73歲老書記汪觀海的帶動下,重組漁燈隊,以一場“漁燈會”喚醒集體記憶。隨后,漁燈隊受邀在徽州古城景區演出,一炮而紅。
瞻淇村魚燈隊表演 。 余康生 /攝
據悉,村里順勢推出“美人魚計劃”,修繕古建、發展青梅種植、培育非遺人才,并吸引百萬元信用貸資金支持。如今,漁燈文創產品、特色民宿、餐飲產業蓬勃發展,數十名“95后”青年返鄉創業,古村煥發新生。“漁燈傳遞的迎難而上精神從未改變,它照亮了鄉村的未來。”牛桂茼感慨道。
春節期間,瞻淇村漁燈隊不僅在本地表演,還受邀前往徽州古城景區展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春節期間,黃山市祁門縣奇嶺村的全村宴席,沿襲千年傳統,百張八仙桌鋪滿祠堂,中和湯、紅燒肉等鄉味菜肴熱氣蒸騰。村書記鄭四清表示,宴席簡辦新風尚的推行,既凝聚鄉情,又為文旅產業引流,“江浙滬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人均收入顯著提升”。
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鎮的板凳龍巡游長達200米,800余名村民與游客共舞祈福。駐村書記王玉美稱,活動籌備3個月,黨員干部帶頭保障安全,無人機監測火情,實現“零事故”。奇嶺村通過積分制獎勵宴席打包、限制桌數標準,遏制攀比浪費,村民鄭海輝感慨:“新風尚讓壓力變動力,村子更團結了。”
“我省各地傳統村落通過挖掘特色文化、創新活動形式,不僅留住鄉愁記憶,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安徽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引導各地傳統村落深化文旅融合,推動傳統民俗從“春節限定”走向“四季常紅”。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顧希文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