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常生活中,在清洗蔬菜水果表面農藥殘留時,不少人認為淘米水清洗效果更佳。真的是這樣嗎?1月20日,記者采訪獲悉,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王毅教授通過做實驗給出了答案:清水和淘米水洗滌效果并沒有明顯差異,甚至會有淘米水比清水清洗效果差的情況。
什么是農藥殘留?王毅介紹,由于使用農藥而殘余在農產品環境中的農藥及其轉化后具有毒性的物質,都可以稱為農藥殘留。農藥殘留具備分布廣泛、存在農產品環境中的含量很少的特點。
為驗證淘米水和清水的清洗效果,王毅選取了同時含有吡蟲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兩種常見農藥的小青菜和蘋果,用清水和淘米水做對比實驗。
首先將實驗對象浸泡10分鐘,而后搓洗半分鐘再用流水清洗,再經打碎、稱量、加入溶劑、震蕩提取、離心、凈化上機檢測等實驗步驟,發現:相比于淘米水,清水能夠更好地清洗掉蘋果中的吡蟲啉,而其他實驗組清水和淘米水的洗滌效果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基于本次實驗結果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以得出,由于不同種類農藥分子結構和溶解性不同并且再蔬菜、水果的表面狀態也各不相同,使得不同清洗方式對其有不同的去除效果。”對于蔬菜水果的清洗方式,王毅給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采用搓洗、浸泡、削皮、切跟、挖蒂、焯水等方式去除農產品當中的農藥殘留。
這一實驗結果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王毅將實驗過程拍成了科普視頻,以此提醒消費者選擇可靠的清洗方式。
《淘米水能否洗掉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作品通過街頭采訪、科普講解及實驗驗證,對淘米水清洗小青菜和蘋果中農藥殘留的效果進行分析,從科學角度辨識"淘米水能否洗掉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的真實性。這一作品獲得了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舉辦的"傳播科學知識 共享安全優質"首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大賽一等獎。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