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蚌埠市蚌山區銀河社區的月光花園小區,有一位叫劉安平的老人,栽樹成蔭是他人生的終極目標。雖已古稀之年,但他種樹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帶著“生命不息,栽樹不止”的信念,發動身邊親戚朋友一起共建綠色家園。如今,被尊稱為“樹癡”的他還在綠色的道路上激情前行。
劉安平
戈壁灘上呵護樹木
1968年,19歲的劉安平從安徽省蚌埠入伍來到蘭州玉門。從滿眼翠綠的江淮大地來到廣袤的戈壁沙漠,第一次碰到沙塵暴的場景讓劉安平記憶猶新。“吃飯的時候,米飯碗里都會有吹進來的沙子,吃起來磨牙。”那時起,一顆綠色的種子在他心中悄然萌發。
劉安平和戰友們開始嘗試在戈壁灘上種植一些生命力頑強的樹種。在缺水干旱的戈壁灘,戰士們的生活用水是從祁連山運下的雪水,非常珍貴。每天省下一點點水,都要“喂”給小樹苗。看一看樹苗的長勢,成了劉安平日常訓練以外的“必修課”。5年的時間里,營房前后和河灘之上,都留下了他植樹的身影。2000多棵小樹苗通過精心呵護,終于長成了一片樹林。
劉安平夫妻
拿出積蓄買樹種樹
退伍后,劉安平回到蚌埠,在吳小街鎮遲村小學任教,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從西北戈壁灘回到淮河家鄉,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人生信念。閑暇時,他會帶領學生們在學校周邊種樹,在孩子們的心中厚植綠意。如今,小學雖早已搬遷,但劉安平種下的樹卻保留了下來,最高的一株樹已經長到了三十米高。
當年帶領學生種樹留影
2004年,看到蚌埠市區解放路拓寬后,有的路段還光禿禿的,臨近退休的劉安平回到家找老伴商量,拿出了5萬元積蓄準備種樹。他先后共買了上萬棵樹。為了及時把嬌嫩的小樹苗種下去,他發動全家一起上,后來又從外面請人幫忙,最多的時候,一天請了30個人幫忙,“栽完了樹,要請大伙吃飯呀,這都是該花的錢。”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啟了種樹“狂飆”模式。在與蚌埠園林處交流后,他專門從附近的林木銷售點購買了不易生蟲、長得快的白皮楊樹、香樟樹以及部分果樹栽種。蚌埠龍子湖公園、大學城、燕山路、蚌埠慕遠學校以南鐵路沿線、航華路東側鐵路線、淮上區多條路段……只要看到荒地,他就惦記著什么時候給種上幾棵樹。如今經他種下并保留下來的一些大樹,主干已經粗到一人都環抱不過來。
劉安平的執著感動了家人,也感染了周邊居民,大家都喊他“樹癡”或“大樹爺爺”。在他的感召下,妻子和弟弟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義務植樹的行列中。
老兩口站在自己種的果樹前
生命不息種樹不止
在與劉安平的對話中,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76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但體力上已不如從前,從“種樹”到“管樹”,他也逐漸把重心放在了大樹的管理上。因為栽種的樹木數量比較多,有的位置比較偏遠,為了巡查方便,他就買了輛自行車,后來考慮到安全問題,又將交通工具換成了人力三輪車。天氣好的時候,他帶上水和干糧,一去就是一天,用心呵護著樹木。“每天沒事就想去路邊看看這些樹,看著樹在,心里就踏實了。”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劉安平還有一顆熱心腸。2005年夏天,他從池塘中救起兩名落水兒童;他還與老伴一起照料孤寡鄰居十多年……他先后榮獲“蚌埠好人”“蚌埠年度新聞人物”“安徽好人”等榮譽稱號。
劉安平騎車巡樹
1月13日下午,站在自己家門口的無花果樹前,劉安平說,他在小區里和周邊也栽種了不少果樹,今年冬天氣候變暖,還是需要多種樹,通過凈化空氣來改變,“生命不息,種樹不止,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種下去。”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通訊員 姚銀琢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