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彭玉麟是中國晚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中一位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他官至兵部尚書,祖籍湖南衡陽,卻出生于安慶,并曾任安徽巡撫。因此,在研究彭玉麟時,衡陽與安慶都是無法繞開的話題。值此彭玉麟誕辰208周年之際,衡陽彭玉麟文化研究會與安慶皖江文化研究會近日首次攜手合作,共同決定深度挖掘彭玉麟生前的傳奇故事。
彭玉麟在安慶黃甲山(現濱江橋附近)出生
出生于安慶,曾任安徽巡撫
時間回溯至清乾隆年間,湖南衡陽渣江的彭鳴九前往安徽懷寧三橋擔任主事巡檢一職。到了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農歷十二月十四日,彭鳴九的兒子彭玉麟在安慶黃甲山(現今濱江橋附近)呱呱墜地。
五年后的1821年,彭鳴九調任至安徽廬州府合肥梁園繼續擔任巡檢。梁園地處水鄉,水網密布,彭玉麟自幼便學會了游泳,并逐漸展現出卓越的水性。自小便懷揣著與周瑜一樣擅長水戰的夢想。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1832年,彭玉麟隨同父母兄弟一同回到了祖籍地衡陽渣江。在他20歲那年,遵從母親的意愿,彭玉麟前往衡州府城,居住在石鼓書院,專心學習詩文書法。
石鼓書院位于湘江、蒸水、耒水的交匯處,讀書之余,彭玉麟常常在江中暢游,因其出色的水性而被譽為“混江龍”。
后來,彭玉麟投筆從戎,憑借其出色的水性和帶兵才能,被曾國藩慧眼識珠,委以重任,參與創建湘軍水師與長江水師。后來的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在很大程度上都沿襲了長江水師的建制和經驗。因此,彭玉麟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這一稱號他當之無愧。
1861年,彭玉麟被朝廷任命為安徽巡撫,再次回到了安徽這片他出生并成長的土地。晚年時期,彭玉麟更是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并被封為一等輕車都尉。直到1888年,他才因年邁體衰、疾病纏身而辭官回鄉。
當年彭玉麟訓練水軍時的湘江、蒸水會合處
發跡于衡陽,多處玉麟痕跡
1890年,彭玉麟在衡州退省庵走完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病逝后被贈予太子太保的榮譽,并獲得“剛直”的謚號。大皖新聞記者于1月12日前往衡陽,探尋這位歷史人物的足跡。此次探訪由衡陽彭玉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萬熙擔任向導。
記者首先來到了衡陽縣樟木鄉的彭祖山,拜謁了彭玉麟的墓。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他的墓葬現已被列為衡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由于歷史上多次遭受破壞,墓廬和墓地中的許多石雕都倒在了亂木叢中,令人深感痛心。
隨后,記者前往了彭玉麟曾經學習過的石鼓書院。書院以彭玉麟為驕傲,展室內陳列著一些與彭玉麟相關的介紹。當我們登上湘江、蒸水交匯處的合江亭時,可以俯瞰到當年彭玉麟訓練水軍的江面,遠眺還能看到彭玉麟親筆題字的“來雁塔”。
接著,我們跨過湘江,來到了東洲島上。冬日的暖陽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游覽。島上最為顯眼的建筑是船山書院。據史料記載,彭玉麟曾捐銀一萬二千兩,在東洲島上重建了船山書院,并聘請了“湘學泰斗”王闿運擔任山長,大力弘揚湖湘文化中的船山風骨節操。這座書院后來成為了晚清中國著名的書院之一。
最后,我們來到了湘江之畔的“退省庵”,這是彭玉麟回鄉后建造的棲身之所,寓意“退后反省”。門前彭玉麟自撰的對聯“水得閑情,山多畫意;門無俗客,樓有賜書”展現了他的人生境界。走進退省庵,仿佛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畫卷,彭玉麟的生平事跡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為了有效傳承退省庵的歷史風貌,湘南學聯紀念館已經對其進行了修繕保護和陳列提質。全新的展陳布局更加合理,展示內容更加豐富,通過實物、圖片、文字、沉浸式影院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彭玉麟的傳奇人生。
彭玉麟捐資在東洲島上再建的船山書院
兩山名“南岳”,號稱“南岳山樵”
1月13日,時值農歷十二月十四,記者來到了彭玉麟的祖籍地衡陽縣渣江鎮玉麟村。據了解,村名由原來的和睦?村更名的。
彭玉麟故居,位于玉麟文化園內,以土木結構為主,由當地按原貌翻新修建,老宅僅剩一堵圍墻殘存。據介紹, 玉麟文化園占地113.5畝,設有彭玉麟文化陳列館、玉麟梅園等景點。
至于為何設有梅園?衡陽彭玉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萬熙表示,彭玉麟雖為武將,但也文采斐然,能書善畫,其癡于畫梅,皆因青梅竹馬的梅姑早早去世。“平生最薄封侯愿,愿與梅花過一生。”便是他此生最真實地寫照。
彭玉麟一生“進可朝廷廟堂,退可江湖山野”。 南岳衡山離彭玉麟其老家渣江和衡陽寓所“退省庵”都距南岳不遠,南岳一直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據《彭玉麟年譜》載,咸豐五年(1855年)12月,彭玉麟因傷回衡州原籍養病,得以訪游南岳和療傷。他的詩歌、畫作、書法、楹聯和友人唱酬作品落款中,多次出現“南岳七十二峰樵人”“南岳七十二峰樵叟”“南岳山樵”等筆名。
他在長詩《貞女行》中,以“衡山”開篇:“衡山深而幽,湘水凈而綠”;以“衡山”收韻:“青青衡山松,猗猗湘水竹”。
安慶與衡陽,是彭玉麟的出生地與終老地。安慶境內的天柱山,號稱古南岳;而衡陽境內的衡山,又名南岳。二者均曾是彭玉麟心中的牽掛。
湘江之畔的“退省庵”,是彭玉麟建回鄉建的棲身之所
安慶衡陽一家親,共話玉麟故鄉情
兩地一家親,共話玉麟鄉情
安慶衡陽一家親,共話玉麟故鄉情。皖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汪軍13日在渣江走讀彭玉麟故居時表示,此行將開啟玉麟文化研究新征程,安慶、衡陽兩地今后將加強交流。
對于此次文化考察,汪軍感慨良多。汪軍說,在彭玉麟晚年終老的衡陽退省庵,發現其建筑與他早年出生成長的安慶黃甲山舊居,幾乎完全一樣,都是一進深,坐東北面向西南,都在江畔。彭玉麟詩歌及自注多次提及,“予兒時多養在外家”“回憶兒時嬉戲處,女貞濃綠蔭階墀”“外祖母有養女,長予,賴以提攜嬉戲”。
衡陽彭玉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萬熙自2016年開始收集彭玉麟相關資料,系統地學習研究彭玉麟軍事思想、江防海防思想等各方面。彭萬熙編著的《直心梅骨彭玉麟》早在2021年出版發行。
彭萬熙說,目前蘇醒編著《欽差將彭玉麟》電視連續劇40集,已被國家廣電總局審批備案。《行續玉麟,梅花奇緣》彭玉麟楹聯和梅花書畫即將在衡陽,長沙,安慶,江西,湖北,江蘇,杭州,廣州等地巡展。
彭萬熙表示,下一步安慶和衡陽兩地將開啟彭玉麟文化研究的廣泛交流合作,組織編排《梅麟奇緣》黃梅戲;組織拍攝《走讀彭玉麟》紀錄片。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