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5年1月6日,23歲荷蘭女孩Fengli Bottema(中文名馮麗)又踏上了前往肥東撮鎮的尋親旅程(詳見大皖新聞此前報道)。1月9日晚6點,在中國好人姚延順等熱心人士幫助下,馮麗和寄養家庭媽媽夏同芬很開心地見了面,并在夏同芬溫暖回憶中感受親情。馮麗向夏同芬展示她在復旦大學取得的成績單。
圖為馮麗復旦大學的結業證明
結束漢語學習后,她到撮鎮繼續尋親
2024年8月28日至2025年1月3日,馮麗前往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學習漢語專業,并已經完成規定學業。今年1月3日,馮麗完成了在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漢語專業的學習后,于1月6日來到肥東撮鎮,繼續她的尋親之旅。
得知馮麗尋親消息后,家住撮鎮的“中國好人”姚延順和妻子鄧士秀為馮麗尋親主動伸出援手。夫妻倆對撮鎮的情況很熟悉。
圖為1月9日下午,馮麗和“中國好人”姚延順合影
這幾天,馮麗在朋友幫助下,去了撮鎮多個地方,張貼尋親海報,并與當地人交談,“很遺憾還沒有新消息”。
“當地人對我非常友好,午餐我喝了當地牛肉湯。當我展示尋親海報時,每個人都非常和善。”馮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圖為馮麗貼的尋親啟事(受訪人供圖)
1月9日下午3點,大皖新聞記者在肥東撮鎮撮街,見到了馮麗。
氣溫很低,她手凍得冰冷,“中國好人”姚延順及妻子鄧士秀,愛心人士張靖華也來到撮街與馮麗見面。
1月9日下午,撮鎮鎮城市管理中心文明創建辦的桑飛,得知馮麗尋親消息后,也和同事孫家祥趕到撮街,見到了馮麗,積極提供幫助,努力打聽當年馮麗被發現時的信息,全力協助馮麗尋親。
圖為1月9日下午,馮麗和姚延順、鄧士秀、張靖華在一起
“她聰明可愛,我把她當成自己小孩養”
得知馮麗2歲前的寄養家庭是自己的熟人夏同芬后,姚延順很熱心地聯系來夏同芬,到撮街的一家特色餐廳見面。
夏同芬今年69歲,在撮鎮街上擺攤賣鞋。1月9日晚上18點,得知馮麗在撮街消息后,夏同芬匆匆結束了在撮鎮街上擺攤賣鞋的生意,趕來撮街的餐廳與馮麗見面。
馮麗非常高興,她和夏同芬熱情擁抱,“我真真切切當了她兩年媽媽”,夏同芬感慨地說。
圖為馮麗和當年寄養家庭媽媽夏同芬在一起。
馮麗是兩個多月大時,從肥東縣福利院抱到夏同芬家喂養的。一開始,夏同芬用米糊加奶粉喂給馮東麗吃,“在她稍微長大后,我用牛奶,加上稀飯和蛋黃喂給她吃。”夏同芬說,馮麗很會吃,健康活潑。
在馮麗能吃飯時,夏同芬早上用稀飯、奶粉、蛋黃喂養,“中午她吃米飯,再喝瘦肉湯。”
夏同芬回憶,到肥東縣中醫院體檢時,馮麗身體最好,營養最足,“在我心里,我把她當成自己親生女兒養,雖然她不是我生的。”夏同芬充滿感情地說。
圖為馮麗和寄養家庭媽媽夏同芬
馮麗從小就很聰明,惹人喜愛。有一回,馮麗調皮惹人生氣,夏同芬故意不理她,“當時我在洗衣服,她從旁邊端個小矮板凳,給我坐,我坐下時,她很高興,高興的直跳。”
還有一次,夏同芬在忙事情,“她去樓上,我找不到她,很著急。過了一會兒,她才從二樓樓梯后出來,逗我,朝我做鬼臉。”馮麗剛會走路,牙牙學語發出“嗯嗯”聲,她向夏同芬媽媽要錢,然后到燒餅攤買燒餅吃。當時,夏同芬家里還有一個專門給馮麗坐的小板凳。回憶起當年的點滴,夏同芬滿臉幸福。
圖為1月9日下午5點左右,愛心人士張靖華、撮鎮鎮城市管理中心文明創建辦的桑飛、孫家祥幫助馮麗走訪當地居民。
對所有幫助她的人表示衷心感謝
馮麗于2001年5月23日在原撮鎮派出所門口被發現,后被送至當地福利機構,并于2003年4月7日被荷蘭夫婦BOTTEMA(養父)和SPAANS(養母)收養。
每次回中國,荷蘭養父母都帶著馮麗看望她的寄養家庭,馮麗的荷蘭媽媽SPAANS也給夏同芬郵寄了很多信件。
“雖然目前沒有找到你的親生媽媽,但夏阿姨像你的親生媽媽一樣。”愛心人士高先鋒感動地說。“撮鎮就是你的家,我們都是你的家人。”撮鎮當地愛心人士對馮麗說。
1月9日晚,馮麗也向夏同芬媽媽分享了她在復旦大學的學習成績單,令夏同芬笑得很開心。
經過熟知撮鎮當地情況的愛心人士分析,目前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馮麗親生父母可能是當地人,另一種可能是當年在撮鎮以及周邊磚廠、窯廠打工的外地人。
目前,馮麗的尋親之旅仍在繼續。同時,她對姚延順夫婦、夏同芬、桑飛、孫家祥以及所有幫助她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實習生 戴巧巧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