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轉眼,就迎來了《大皖成語》第二季的最終章。回顧本季,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情節,都亮點十足,精彩紛呈。今天,我們帶著“殺青禮物”,為小伙伴呈現這部作品的大結局。
《大皖成語》第二季收官
《大皖成語》第二季最后一期揭曉了兩個成語,我們的答案就在微短劇中,一起欣賞吧!(點擊查看視頻)
你們都答對了嗎?現在公布中獎名單:葫蘆小金剛、未來可期、共清歡、最愛肉松小貝、追夢少年、MJ線的WLL、擁抱夢想、樸素藍天、8.20 9、追夢。
中獎名單
記者在猜成語時,心想:“最后一猜還送一,雙重buff吶!一看答案“?顏人世”,附贈“琳瑯滿目”。果然,最后一期成語是“壓軸選手”,重磅級!
今天的成語故事是本季的收官之作,也預示了王敦的結局。靦顏人世一詞誕生于蕪湖,我們片尾有大量蕪湖取景。
“滄海桑田,如今的雞毛山和玩鞭亭風光旖旎,令人沉醉。歷史不會就此淹沒,中國傳統文化也經久不息。”《大皖成語》主創老師孫老師說。
戲稱是講述王敦的首個短劇
郗鑒也是東晉望族,他被調任合肥后,王敦看穿了晉明帝的用意,于是上書請求朝廷任命郗鑒為尚書令,事實上是調虎離山,讓晉明帝將郗鑒調回京城建康。
晉明帝懾于王敦的淫威,頒旨讓郗鑒回京。郗鑒在王敦屯兵的雞毛山與王敦辯論,義正辭嚴地譴責滿奮之流的卑劣行為,也借此否定了王敦的觀點。
拍攝現場
王敦很生氣,便將郗鑒扣留下來,可郗鑒卻從容自若。懾于郗鑒的家族勢力,王敦最終還是將他釋放了。
太寧二年(324)六月,王敦病重,晉明帝抓住機會,下詔討伐。王敦欲親自搏殺,卻已力不從心。晉明帝采納了郗鑒拒而不戰、拖疲叛軍、再乘機進擊的計策,令叛軍大敗。消息傳到蕪湖,王敦大怒,不久病死。
晉明帝下令焚其衣冠,將其首級掛在朱雀橋邊示眾。后來才接受大臣建議,允許其首身合葬。
據民國時期《蕪湖縣志》記載,蕪湖古城東北周村,原有一大塚,當地人傳為王敦墓。隨著城市改造規模的擴大,如今已不見王敦墓蹤影。
拍攝現場
王敦這個人物,史書多定義其為權臣、野心家、亂臣賊子,而我們看到他身上的戲劇性,并沒有一味臉譜化地去表現人物,而是讓各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演繹。孫老師開玩笑地說:“我們也算是講述王敦的首個短劇,其中劇中郗鑒提出的終極問題,也反映了‘忠義’、‘守節’等中國傳統價值觀。”
劇末彩蛋
上一季成語故事我們贈送了一條番外,這次也非常寵粉,以彩蛋形式附贈了一條成語“琳瑯滿目”,故事也與王敦有關。
《世說新語》記載:有人去拜訪王衍(瑯琊王氏代表人物,著名清談家,史書記載他是一位美男子),發現王家的王戎(“竹林七賢”之一)、王敦、王導都在座。走到另一個客廳,又遇見王詡、王澄(這六位都是王氏一族。)
回家后,此人感嘆:“今天這一趟,滿眼都是琳瑯珠玉。”形容所見皆名流,引申為眼前所見都是珍貴的物品和美好的文章。
“由于這個故事中涉及人物較為紛繁,我對此進行改編,用劇中出場人物解釋琳瑯滿目,他們風采各異,又不失成語原義。”孫老師補充說。
幕后花絮
小伙伴們在前幾期已經發現,我們的編輯記者都是一人分飾多角,他們能拍能采能寫又能演,非常有靈氣,一人多角也不出戲。孫老師分享到,“張楠導演和我全程都在手把手跟演員比劃,怎么恰當地表現情緒。”
拍攝現場
孫老師透露,由于是豎屏構圖,沒有專業影棚,攝像老師胡偉民和張洪哲也花了心思。拍攝過程確實是比較辛苦,演員們都是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用休息時間來拍攝,尤其夜戲集中在冬至前后,非常冷,但最終呈現的效果是熱鬧的。
這幾天劇播時,經常有朋友私信孫老師說,“像在看三國演義”、“沒想到媒體人做古裝劇這么有腔調”。
如今古裝劇都是華美的大制作,多是架空和玄幻題材,豎屏微短劇也不缺下飯爽劇,孫老師誠懇地說,“我們的小成本制作,反要忠于典籍原文,守正創新,可能并不討巧,倒也不失一腔孤勇。” 在當今爭奪注意力之戰的網絡時代,做這樣冷門的內容,并不能“攻城略地”,但仍然希望在發掘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上出一份力。
拍攝花絮
《大皖成語》第二季即將收官,回顧王敦一生,我們一起見證過捧腹大笑的“澡豆為飯”、瑟瑟發抖的“蜂目豺聲”、默契十足的“擊碎唾壺”…...還了解到蕪湖的雞毛山、玩鞭亭,更體悟了“人不可貌相”,僅憑外貌無法預言命運的道理。這一季, “漲知識”、“看短劇”、“贏文創”,可謂是“干貨滿滿、收獲多多”。
下一季的故事想圍繞哪個地市來展開,也歡迎小伙伴們發出邀請。
拭目以待!江湖再會!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實習生 李紅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