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大皖成語》第二季微短劇“猜成語,送文創”系列活動進行了三期,粉絲朋友參與火熱,尤其這一期的評論區絕了!竟然幾乎統一貼上了正確答案,點贊量也超乎之前。
答案和中獎名單出爐
既然都知道了答案是“擊碎唾壺”,那就一起欣賞一下微短劇!(視頻請點擊)
現在公布中獎名單!
月明、竹石、胡胡、小渲、ChP1953、渡余生、在云端、雪餅、振偉、瞬間的風、徐徐不幼稚
中獎名單截圖
經過了前兩期的“訓練”,看來大家都“熟能生巧”,已經掌握了猜成語的“小竅門”。大皖新聞記者看到評論區,小伙伴們清一色地給出了正確答案,感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大皖成語》欄目“人設”雖是冷門成語,但小伙伴們猜成語的熱情和準確率,讓記者感覺這些成語都變“熱門”了啊。哈哈哈,還有小伙伴直接“表白”《大皖成語》,承蒙支持和喜歡。
這一期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小伙伴們猜成語的實力“旗鼓相當”,大家不“拼實力”了,改“拼人氣”了,前十名的點贊量都超乎之前,贊贊贊!
王敦為何“擊碎唾壺”?
痰盂這個物件歷史悠久,它的遠古身份是“唾器”。在古代餐飲活動中,用來盛放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和茶渣。
就考古發掘看,目前所見最早的唾器正是安徽阜陽西漢汝陰侯墓中出土的漆盂形器,底部有銘文“唾器”。
東晉的建立,離不開瑯琊王氏的支持。東晉的開國皇帝是晉元帝司馬睿,司馬睿稱帝之后,王導負責朝中輔政,王敦則負責在外領兵征伐,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王敦早有篡位之心,新繼位的晉明帝深感處境險惡,為了鉗制王敦,任命郗鑒(chī jiàn)為安西將軍,命他鎮守合肥,統帥江西、揚州諸軍。
不過,終其一生,王敦都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最終起兵失敗,被活活氣死在蕪湖。
“王敦每于醉后吟詩敲打唾壺,這則典故又稱 ‘唾壺歌’ 、‘擊唾壺’,以表示壯懷激烈、渴望施展才干的舉動。”《大皖成語》主創孫老師說。
此后,歷朝各代抑郁慷慨悲歌的文人也多引用此典,來抒發其憤恨不志的情懷。
比如,1129年春,金兵大舉南下,高宗趙構從揚州渡江南逃,長江以北盡歸金人。張元干感慨時事,寫下《石州慢》,其中有一句“兩宮何處,塞垣祗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何夢桂《感寓》詩:“擊碎唾壺歌不盡,荒臺殘雨夢揚州。”清人曹貞吉《沁園春?讀子厚新詞卻寄》詞:“讀罷新詞,擊碎唾壺。”說的都是這種情境。
沒有一只“唾壺”受到傷害
本集故事已切換到東晉時期,王敦人生進入后半程。為了使“擊碎唾壺”的舉動更加順理成章,故事更加完整,劇情加入了上半段明帝與郗鑒的對話,透露了當時的時局。同時,也是為最后一集的對決做個鋪墊。
孫老師還分享了“舞陽公主”這個角色。“在大婚之日,她沒有出場,我設計在‘擊碎唾壺’這場戲亮相,是因為,此時她的命運已經和王敦牢牢裹在一起。”
看了第二集的“熱鬧群像”,粉絲有沒有發現,這一集的演員角色變化,性格逆轉,但也毫無違和感。“雖然非專業演員,但在一人分飾多角這件事上他們從沒輸過。尤其王敦和公主的對手戲,還是頗為感人的。”孫老師說。
此外,道具的選擇,劇組也頗為用心。“我們參考考古資料,選了一個形制相近的廣口瓶,但是瓶子的缺口難以模仿,如有不慎可能會毀掉一個道具。” 孫老師笑著說,因為舍不得瓶子,于是用膠帶和馬克筆現場手繪了瓶口裂紋,以作示意。同時,在片尾特效中,導演也加入了瓶子碎裂效果,暗示下一集的危機。
哈哈哈,原來“唾壺”裂紋是孫老師自己用手繪的!因此,本劇沒有一只瓶子受到傷害。
《大皖成語》本季最后一猜
粉絲朋友們,明天就是微短劇《大皖成語》第二季的最后一集了,我們給大家升級福利啦!贏大皖文創,最后一猜來了!
提示海報
請結合提示詞“郗鑒”和上方海報,猜一個成語。特別提示:明天的成語買一送一,會很熱鬧。
請在“大皖新聞”微信公眾號本條稿件留言區,留下您的答案,并在留言精選顯示后分享集贊。每個賬號每期只能猜一次哦。
我們將從留言里抽出點贊前10名參與者,每人可以獲得大皖新聞文創“小藍孩”抱枕一個,給家人們包郵到家!
大皖新聞文創抱枕“小藍孩”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實習生 李紅偉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