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最近我在對提案進行最后的打磨,然后提交上去,希望對皖南文旅融合發展有所裨益。”省政協委員葉潤清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一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多項重要考古工作,為安徽厚重歷史文化底蘊不斷匯入新的成果。同時,他也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建言獻策,尤其是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更是他這一年來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
在葉潤清看來,安徽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沃土,更是中國古代文化交流互鑒、融合發展的重要區域。比如,繁昌人字洞遺址出土的人工制品,堪稱亞歐地區迄今最早的人類技術創造;蚌埠雙墩遺址出土的陶器刻畫符號,成為研究漢字起源的重要實物資料;皖南古銅礦及相關遺存的發現,凸顯安徽在我國古代青銅文明發展進程中的獨特地位……
這一年來,葉潤清尤其關注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區的建設。他說,皖南地跨我省新安江、長江兩大流域,區域內現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擁有較完整的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場館體系和非遺傳承基地等優質文化設施,具有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區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
“宣城水陽江流域舊石器地點群見證了遠古人類在皖南地區的活動軌跡,東至華龍洞遺址再現了我省長江岸邊現代人最初的美麗家園……”葉潤清希望更加深入地挖掘皖南地區文化資源的核心內涵和時代價值,“郎溪磨盤山、潛山薛家崗、懷寧孫家城、歙縣新州、太平蔣家山……史前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讓我們看到了古國時代的皖南圖景;源遠流長的皖南古銅礦遺存,凸顯了安徽在我國青銅時代和長江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徽州文化、桐城派文化等地域文化,朱熹、方以智等先賢名哲,彰顯了古代皖南地區在哲學、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的杰出成就和貢獻。”
如何將皖南地區打造成高品質文化旅游示范區?葉潤清認為,要運用考古學、文獻學、歷史地理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深入挖掘皖南地區文化資源的核心內涵和時代價值,為皖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為此,在即將到來的安徽兩會,葉潤清也計劃提交提案,希望打造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皖南樣板,推進皖南地區文物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