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省非遺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葛庭友,最近正忙著喜迎新春生肖蛇剪紙作品創作。“即將完成100幅生肖蛇剪紙作品,最近活動也比較多,1月2日還參加了央視在潁上縣的活動。”1月5日,葛庭友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百幅生肖蛇剪紙即將完成
1月3日, 記者驅車前往位于阜陽市潁河岸邊的葛庭友剪紙工作室,探訪了他的生肖剪紙作品創作過程。
走進室內,記者感覺來到剪紙王國。樓上、樓下和樓道內都有剪紙。記者見到葛庭友、袁潁夫婦時,他們正在為《百蛇賀歲》收尾。他們略加思索后,剪刀游走于紙張之上,兩塊被折疊的紅紙在他們手中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漸漸地,兩張不同造型的生肖蛇剪紙作品便展現在記者眼前。
“進入2024年的11月份就開始剪生肖蛇剪紙了。蛇的寓意比較多。蛇身體長,代表著長壽;嬎蛋多,是多子;另外還有權威的象征。”葛庭友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生肖蛇剪紙作品中,還添加上燈籠,比喻紅紅火火,加上“豐”字,寓意蛇年五谷豐登,加上小鳥,寓意吉祥如意等。
作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葛庭友這次創作的作品為《金蛇迎春》和《百蛇賀歲》。
在房間的大桌子上,70余幅剪紙作品整齊地擺放著。這些作品造型各異、大小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生肖蛇。“說是百蛇,其實遠不止這個數。”葛庭友向記者介紹,這些作品中,除部分為單蛇圖案外,大多是對開或四開,有雙蛇、四蛇甚至八蛇的圖案。粗略估計,即將完成的100幅生肖蛇剪紙中,有近兩百個不同造型的蛇圖案。
曾創作20米長作品《百虎迎春》
除了《百蛇賀歲》,葛庭友今年最具分量的生肖剪紙作品當屬兩幅四尺的《金蛇迎春》。這兩幅作品分別呈橫幅和豎卷軸的形式。在展開的橫幅作品中,記者看到,大紅的剪紙圖案以中間為軸,從上到下分別展示了中國結、鳳凰、蛇、兔子、鯉魚、元寶等不同造型的元素。
葛庭友解釋,鳳凰代表傳統民俗中的吉祥富貴;蛇共有6條,寓意六六大順;蛇下為小兔,取自民俗傳說中的“蛇盤兔,年年富”之意;鯉魚代表年年有余;元寶則寓意新年發財……這兩幅剪紙作品都是葛庭友于2024年12月初創作的。其中的豎卷軸作品將參加全國剪紙大賽,橫幅作品計劃在阜陽市潁州區春節晚會上展示。
早在2009年,葛庭友就與另一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剪紙藝術家吳青平合作,歷時一個多月,完成了20米長的刻紙作品《百虎迎春》。該作品還曾在2010年安徽衛視春晚上亮相。自那以后,每到新年臨近時,葛庭友都會創作生肖剪紙系列作品,已經成為慣例。
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葛庭友在過去的一年里收獲頗豐。完成了《瑞獸剪紙》《民間剪紙教材》等剪紙書籍的手稿。編撰的《讀歌謠學剪紙》已于2025年5月由安徽新華電子出版社出版發行。此外,他還應邀前往合肥工業大學、阜陽師范大學、阜陽市十九中、阜陽市清河路第一小學等大中小學開展非遺剪紙講課活動,受眾達到1000余人次。
“阜陽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歷史悠久,兼具審美和實用價值。”葛庭友告訴記者,作為非遺傳人,他希望通過各種形式將這種文化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阜陽剪紙。
大皖新聞記者 王振宇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